來源:廣州日報
2021-05-18
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中國銀保監會17日聯合發布關于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近期,一些機構和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老年人越來越多——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7%。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上老年人金融知識不足、防范意識薄弱。于是,一些無良機構和黑心企業盯上了這塊“肥肉”,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許多聲稱可以“躺賺”的集資項目,一步一步誘騙老年人上當。
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包裝多么精致、偽裝多么巧妙,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不外乎有四類: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宣稱“以房養老”。以投資“養老項目”為例,一些機構或企業給老年人畫一個香噴噴的“大餅”,以銷售虛擬的養老公寓或者以長期出租養老床位、銷售養老公寓使用權等名義,通過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承諾高額利息等形式非法集資。“劇本”很簡單,“劇情”很生動,“劇終”很殘酷——等待那些老年人的,基本上只有一個結局:大出血甚至血本無歸。
如果說,面向老年人銷售“老年產品”,騙的只是老年人的零用錢或者部分存款,還不至于傾家蕩產,那么,“以房養老”騙局則是吃甘蔗不吐渣,受騙者最后連房子都得改姓易主,老年人徹底淪為無家可歸者。2018年,有一家公司被爆涉嫌“以房養老”詐騙,被騙房屋達800套,涉案金額達20億元!有老人因此氣倒,可見,這種騙局殺傷力極大,危害性不容小覷。
防騙,自己永遠是第一責任人,老年人也不例外。老年人見多識廣,人情練達,一定知道貪小便宜吃大虧這個道理,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而且還剛好砸中你。很多時候,你看中人家的高利息,人家覬覦你的本金。當拆東墻也補不了西墻,龐氏騙局玩不下去了,機構或企業就卷款潛逃,溜之大吉,不但高利息如鏡花水月,你的本金也成了別人的囊中物。防止掉進養老騙局,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理性選擇投資渠道,不要劍走偏鋒,更不要相信富貴險中求,玩險招老年人怎么玩得過那些“騙商”極高的大騙子呢?
鑒于老年群體的特殊性,以及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危害性,相關部門不但要“說”——發出風險提示,更要“動”——打擊非法集資,筑牢防范非法集資的大堤。事前,相關職能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做好養老領域非法集資情況的日常排查。民政部門、老齡辦要發揮優勢,及時掌握涉嫌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蛛絲馬跡;銀行要研判相關企業的動態,發揮金融機構的監測防控作用;公安機關要善于順藤摸瓜,及時準確發現違法犯罪信息。與此同時,相關信息要實現匯總、互通、共享,提高應用效率。事后,司法部門要完善“涉老”欺詐優先立案、審理、執行機制,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騙老、坑老行為,進一步擠壓“涉老”違法犯罪空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騙老、坑老行為與此背道而馳,不但缺德而且違法,必須以零容忍態度重拳出擊、鐵腕整治,還老年人一個安全、幸福的社會環境。(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責任編輯:凡留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