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21-05-20
近日,在廣東廣州市海珠區某個城中村,上千名制衣廠的老板們拿著樣衣和招工牌,排起近一公里長隊,等著工人們光顧。這樣的工人挑老板的招工場景,也在廣州多個制衣村上演。某制衣廠老板林女士介紹,有的做得快的工人一個月能掙一萬五六,最起碼也有八九千元。
供求關系的失衡,讓“工人挑老板”的反轉上演;月薪萬元難以招到工人,并非求職者都不愛錢,而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計算與考量。在制衣廠打工雖然掙得多,但也有明顯的短板。一方面,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是一種工作常態,掙得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另一方面,員工被捆綁和束縛在流水線上,活動空間受到很大的局限。
盡管制衣廠收入不錯,但是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一些喜歡自由、渴望活動伸展的打工人也會進行“性價比”考量。他們在勞動收入和勞動強度兩個方面尋求平衡,既最大化地實現自身的勞動價值,也量力而行,給個人生活留有余地。
“工人挑工廠”的出現,與社會變遷息息相關。與前輩們相比,年輕人的權利意識更強,更加在意工作環境、發展空間和企業文化;一些前輩眼中的好工作,他們不愿意嘗試。隨著人口紅利從數量型紅利向質量型紅利過渡,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面臨“招工難”。
在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里,從原先的勞動力涌向東部沿海和發達地區的“孔雀東南飛”,到如今許多人愿意在省內、家鄉就近工作和中西部中心城市集聚、扎根的“孔雀開屏”,人口流動的背后,不僅有產業遷徙、“新一線”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提升的因素,也和人們的價值認同的轉變密不可分。
“工人挑工廠”猶如一面鏡子,不僅提醒老板們要因時而變、因勢而動,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經營策略的調整,也啟發他們要善待員工。如果老板們依然不愿意改革創新,依然踟躕不前、自彈自唱,不僅企業會在市場競爭中遭遇危機,“招工難”或許也會長期存在。
“工人挑工廠”不僅有勞動力結構性變化的因素,也和勞動者的文化認同、價值追求轉變密不可分;此外,人口流動圖景的改變,導致勞動力在一些地方會出現供求失衡的局面。這就提醒老板們不僅要讓員工的“錢袋子”更鼓,也要改善和優化他們的生存生態,讓他們更有獲得感、更有奔頭、更有干勁。
從“老板挑工人”再到“工人挑老板”,風水輪流轉的背后,是時代車輪的滾滾向前。對“工人挑老板”,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而是要以此為鏡,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查漏補缺。讓勞動更有價值、讓勞動者更有尊嚴,只有這樣,企業才不會為“招工難”發愁。(楊朝清)
[責任編輯:凡留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