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2021-05-21
因接連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安徽省六安市備受關注。圍繞“六(liù)安”還是“六(lù)安”的讀音之爭旋即成為輿論場的又一話題:央視新聞主播發“liù”音,而安徽衛視、六安廣播電視臺的主播念作“lù”。觀眾發出靈魂拷問:“我該怎么讀?”
“六”是多音字嗎?作為權威語文類工具書之一的《現代漢語詞典》,其最新版并未收錄“lù”的讀音。也就是說,按照普通話語音規律的讀音,“六”僅發“liù”音。既然如此,“lù”的讀音又從何而來?“六”最早是個國名,發“lù”音,相傳是禹分封給大臣皋陶后代的,漢武帝時期正式有“六(lù)安”這個地名。約定俗稱、口耳相傳、源遠流長,六(lù)安的讀音嵌入人們的記憶中。
與“六(lù)安”存在類似情況的地名屢見不鮮:廣東“番(pān)禺”、浙江“臺(tāi)州”、湖北“黃陂(pí)”……普通話的語音系統與歷史古音的差別還表現在古詩詞發音上。翻開部分語文教材,“鄉音無改鬢毛衰”一句中,“衰”字已標注為“shuāi”而非“cuī”;“遠上寒山石徑斜”一句中,“斜”被標注為“xié”而非“xiá”……地名之爭當沿襲傳統還是順應時代?古詩詞讀音應尊重古代文韻還是契合今人習慣?當文化傳統與現代認知發生碰撞時,正確的應對姿勢是什么?
以地名之爭為例,在一項由兩萬多人參與的網絡投票中,77.66%的網友認為應該珍視傳統,尊重當地人的“六(lù)安”發音;媒體發文稱“讀音關乎文化基因傳承”,呼吁“請為文脈留一音”;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回復群眾留言,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20》中,六安市拼音為“Lu’an Shi”。多方觀點勾勒出一種主流的價值傾向:給傳統以敬意,給歲月以文明。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累積一方典藏,地名就是其中之一。當世世代代的人們擇地定居,揮灑汗水、播種希望、激發情感、凝聚力量,地名里就有了一定的情感和溫度。同樣,熟悉的地名發音提醒當地人共享文化符號,喚起更多人的美好記憶。向傳統致敬,給地名以尊重,才是現代人正確對待一方文化的應有態度,也是文明人該有的樣子。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則是遵從“名從主人”原則,即以當地人的習慣稱呼為最。
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始于人們的約定俗成,流傳于各代的口耳相傳,地名的發展演變亦適用此路徑。如此看,給那些重鄉情、尊傳統、敬文脈的當地人留一處鄉愁,有何不可?(靜 子)
[責任編輯:凡留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