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講述“百個紅色故事”:彭雪楓將軍的“三寶”之拂曉劇團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李小偉整理
拂曉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中抗日前線、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綻放的一朵文藝鮮花,而精心培養這朵鮮花的園丁,就是當時新四軍第四師的師長兼政委彭雪楓。后來,拂曉劇團與騎兵團、《拂曉報》被人們稱為彭雪楓的“三件寶”。
彭雪楓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是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44年9月,彭雪楓在抗日前線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1938年4月,彭雪楓率領新四軍游擊支隊從豫東東進深入敵后,沿途行軍休息時,常常寫標語,教育部隊、宣傳群眾,做些鼓舞士氣的工作。同年11月,部隊在鹿邑縣轉樓村住下時,來了一批13到16歲左右的男孩,他們都是杞縣大同中學的學生,能說會唱,抗日熱情很高,要求集體參軍。部隊研究決定,歡迎他們入伍,并以這批學生和有文藝特長的戰士為骨干,成立拂曉劇團。
劇團成立后,彭雪楓師長語重心長地提出要求:“你們要多編排一些配合當前抗日斗爭的小話劇、活報劇,向人民群眾宣傳抗日的道理,同時又揭露漢奸和偽軍的罪行,打擊日寇的氣焰。這樣既活躍了部隊的文化生活,也教育了人民群眾。”根據彭雪楓的要求,拂曉劇團在鹿邑雙樓第一次演出了活報劇《打鬼子》。該劇講的是兩個狂妄的日本兵殘酷殺害某村鎮居民,群眾恨之入骨,報信給游擊隊,結果游擊隊將其抓獲,并消滅了一個日軍小隊的故事。
演出結束后,觀眾群情激昂,許多熱血青年當即踴躍報名參軍。首演一炮打響后,一發不可收拾,劇團又先后編演了《保衛麥收》《軍民一家親》《參加新四軍去》等一批激動人心、催人淚下的新劇目。彭雪楓一直關注著劇團的成長,他經常觀看劇團演出,還對劇團成員們說:“你們的演出一定要讓群眾看得懂,要適合群眾的要求,最好還能激起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劇團演出設備雖然簡單粗陋,但在巡回演出時,每到一村都受到村民們的歡迎。
1938年深秋,劇團到泌陽縣鄧莊鋪演出,群眾自動地找木棍、找門板、挖土埋柱子,很快搭起一座戲臺,掛上幕布,點燃油燈,男女老少坐在戲臺前的空地上。戲臺上先是演員們合唱抗日歌曲《新四軍軍歌》《游擊隊歌》《到敵人后方去》等,后演出話劇《突擊》。當劇中的老爺爺抱著被日寇殺死的孩子,含淚控訴敵人的暴行時,臺下的觀眾禁不住地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1939年11月初,徐海東隨劉少奇由竹溝到華中路過新興集,彭雪楓命拂曉劇團組織一個晚會,以示熱烈歡迎。拂曉劇團接受任務后,大家爭分奪秒,只用了一天時間,就集體創作排練出京劇《徐海東粉碎日寇“掃蕩”》,第二天就在歡迎晚會上演出。
帷幕拉開,扮演徐海東的演員在一陣“急急風”的鑼鼓聲中上場,只見他戰袍一撩,戰刀一舞,亮相自報家門道:“我乃徐海東是也,湖北人士,窯工出身……”此時,正坐在臺下觀眾席上陪同徐海東看戲的彭雪楓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附耳對徐海東說:“昨天我才交代他們搞一個晚會歡迎你,不想今天他們就現編現演了這出京戲,而且是就地取材,連你是湖北人、窯工出身都調查得一清二楚,寫進了戲里。”徐海東聽后也不禁連聲大笑叫好,感嘆道:“好好好,雪楓同志這‘彭家班’真是名不虛傳哩!”
在向群眾、友軍和部隊做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拂曉劇團也在斗爭中不斷成長。演職人員增多了,業務水平提高了,受到了廣大軍民的贊譽。彭雪楓師長也曾在師直干部座談會上說:“如果讓我憑興趣挑選工作的話,我愿意做拂曉劇團團長。”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愛這支文藝戰斗隊啊!
拂曉劇團冒著槍林彈雨在舞臺上不斷地錘煉、成長,積累了一大批革命劇目,也培養了許多人才,堪稱播種機。抗日戰爭勝利后,拂曉劇團和蘇中的前進劇團合并,改編為華中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繼續作貢獻。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