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東大地點燃抗日烽火的“教書先生”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劉彥章 劉昂 通訊員 蘇韻棠 彭世繁
1937年4月拍攝的普理學校全體教職員合影
位于西華縣普理小學校園內的中共豫東特委紀念塔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歌曲《保衛黃河》,雄渾壯闊、氣勢磅礴,表達了黃河兒女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激情澎湃、百折不撓,展現了黃河兒女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奔騰不息的黃河水熔鑄著中華民族的魂,那滾滾的波濤一直在講述著革命先烈慷慨悲壯的故事……
上世紀30年代,黃河中下游豫東平原一個普通的村莊,來了一群不拿薪水的“教書先生”。他們懷揣救國救民理想,在這里播撒革命的火種,燃起豫東抗日的烽火。這里因此名聲大振,成為當時聲名遠揚的中原“小延安”、豫東“小竹溝”。這里就是西華“三崗”(現艾崗鄉陵頭崗村、苗里崗村、都城崗村)。
“教書先生”集結“三崗”
“三崗”過去有習武的傳統,方圓百里都知道“喝了三崗水、就能蹺蹺腿”。“九一八”事變后,“三崗”的愛國青年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三人,拉著一班會舞槍弄棒的青年農民,大約六七十人,專打惡霸和土匪。當時人們的生活并不安定,為了讓貧苦子弟有學上,胡曉初三人出錢,并動員親朋好友捐助,在“三崗”建起了一座小學,做起了“教書先生”,深受人民群眾的敬仰和稱贊。當時的“三崗”也成了遠近農民群眾躲匪避難的好去處。
1933年,黃河岸邊古都開封的菊花剛剛綻開,經劉少奇同志批準,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共產黨員沈東平等人來到了“三崗”。他們的任務是爭取、改造地方武裝,為反蔣抗日積蓄力量。為掩護地下活動,沈東平等白天穿著長袍在教室教書,晚上就在群眾家中搞宣傳。經過兩年培養,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三位“教書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加強了黨的地方組織力量。之后,北方局又陸續派來了共產黨員王子英等人,身份仍然是“教書先生”,任務是深入宣傳、發動群眾。學校此后更名為“普理學校”,寓意普及馬列主義真理。胡曉初為學校董事長,王子英任校長。普理學校向工農開放,讓貧苦子弟免費入學。“教書先生”從不要薪水,胡曉初等人還變賣了自己的家產彌補學校資金不足。
隨著地下工作深入開展,“教書先生”還在“三崗”四周建起8所“普理分校”,招收學生800多人,教育他們學文化、學馬列、學軍事,吸收覺悟高的為共產黨員,使黨組織很快在“三崗”站穩了腳。
凝心聚力共抗國難
1936年10月,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準,“豫東特委”和西華縣委同時在“三崗”建立,沈東平擔任“豫東特委”書記,王子英擔任西華縣委書記。“七七事變”后,“豫東特委”以普理學校為基地,積極開辦抗日訓練班。訓練班結束后,全體學員分別被派往豫東各縣辦起抗日骨干訓練班。據不完全統計,“豫東特委”領導下的各縣舉辦訓練班44期,培養抗日骨干4000余人,從中發展中共黨員400余人。普理學校的學生大部分走上了革命道路,軍師級及地廳級以上的干部有100余人,普理學校因此被稱為“小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
經過“教書先生”的努力,1938年,“豫東特委”下轄黨支部101個,領導黨員983人。西華縣建有民先會、農協會、婦救會、兒童團、少先隊、姊妹隊、老人指導團等群眾性抗日救亡組織113個,參加人員10萬之眾。豫東大地上黨旗飄揚,抗日烽火迅速燃燒。
到了1938年5月,西華縣組建了6000人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中共地下黨員、西華縣縣長楚博擔任司令員,沈東平擔任參謀長,王其梅擔任政治部主任,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魏鳳樓都是副司令員和各區團司令。從此,這群“教書先生”脫下長袍,拿起鋼槍,投入到血與火的抗日戰場,沉重打擊了日、偽、頑的囂張氣焰,有力支持了全國抗日斗爭。然而“教書先生”并沒有等到解放的那一天。為了抗戰的勝利,他們浴血奮戰,紛紛倒在敵人的槍口和屠刀下。沈東平在“馬路口之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3歲。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等也先后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就義時都是34歲。中共“豫東特委“和“三崗老區”犧牲的共產黨員、革命干部、革命戰士、革命群眾,包括沈東平、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在內達2000余人。
音容永在精神長存
歲月荏苒,如今在“教書先生”傾灑熱血的地方,早已開滿了美麗的花朵。今天的“三崗老區”,群眾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小辣椒”賣出了好價錢,“的哥之鄉”名揚全國。
撫今追昔,“教書先生”大多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化成了黃河上空的朵朵白云,映襯著祖國的藍天;他們的革命故事化成了萬里黃河中的滾滾波濤,激勵著后人的堅強斗志;他們的崇高理想化成了黃河岸邊嬌艷的月季,四季飄香常年芬芳;他們的偉大精神銘刻在紅色的歷史畫卷中,在激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永放光芒。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讓我們銘記革命先烈精神,在緬懷中傳承,在開拓中弘揚,筑牢信仰之基,鑄就紅色之魂,讓先烈用熱血鑄就的精神旗幟永遠高高飄揚,讓先烈的精神之火永遠照鑒未來,讓紅色基因永不變色,讓黃河力量更加波濤洶涌、滾滾向前。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