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河南10人入選
李東亮 |
余善偉 |
牛振西 |
趙童 |
尚廣強 |
賀新義 |
李俊賢 |
周遂德 |
孫梅麗 |
姚海軍 |
本報訊(記者陳小平)7月15日起,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開始在中央主要媒體和重點網站集中公示宣傳。此次公示的候選人共322名,我省推薦的李東亮、余善偉、牛振西等10人名列其中。
根據中央文明委工作安排,今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評選表彰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本屆評選表彰緊緊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條主線,聚焦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結合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按照群眾推薦、遴選審核、公示宣傳、投票評選等程序步驟,從全國范圍內選出5類道德模范共322名候選人,其中助人為樂類65名、見義勇為類61名、誠實守信類61名、敬業奉獻類71名、孝老愛親類64名。他們涵蓋農民、工人、學生、教師、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個群體,以實際行動體現了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家國情懷,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
此次我省入圍的10名候選人分別是: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會長李東亮;信陽市商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余善偉;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牛振西;焦作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趙童;河南宏達木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尚廣強;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孟莊村黨支部書記賀新義;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原院長、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禹州市潁川街道東關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遂德;三門峽市湖濱區澗河街道永興社區居民孫梅麗;河南宇信物業管理公司職工姚海軍。他們用實際行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展現了我省新時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原兒女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全國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還公布了聯系方式(電子郵箱qgddmfpx2021@163.com,電話:010-55624401),聽取社會各界的評議和監督意見,公示結束后,將組織公眾代表和評委會投票,確定表彰名單。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李東亮
李東亮,男,漢族,1976年2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會長。
2000年,李東亮就讀軍校期間,被查出患上尿毒癥,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做了腎移植手術,獲得第二次生命。為回報社會,他帶著重病之軀,先后發起成立多個公益組織,帶領眾多志愿者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他在感恩中傳遞愛心,延伸了生命的寬度,被譽為“行走在生命倒計時路上的志愿者”。
2003年9月,李東亮退役回到家鄉,因身體原因被評定為一等傷殘軍人。“我的血液里流淌著大家的愛,此恩必當涌泉報。”退伍后,李東亮成立了“同在藍天下”義工小組,探索公益之路。隨著義工小組影響擴大,2006年7月,李東亮組織成立了商丘市義工聯。從此,他和同伴們干勁十足地奔波在公益路上。
2018年,李東亮牽頭成立了商丘市愛之源人體器官與遺體捐獻志愿者服務隊。截至目前,已有500多名熱心市民填寫了人體器官與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為眾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生的希望。2019年,李東亮成立了商丘市新時代退役軍人雷鋒團,啟動了“柘城老兵愛心早餐”等公益項目。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東亮動員組建商丘好人戰“疫”志愿服務隊,為12個疫情防控點執勤人員贈送午餐28天,為社區居民義務理發403人次,設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點22個,捐贈價值11萬元的抗疫物資。
截至目前,李東亮已先后發起成立4個公益組織,凝聚近2萬名志愿者,設立各類志愿服務項目、站點及隊伍213個,參加志愿服務52萬人次,捐款捐物約1340萬元。
當初李東亮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醫生承諾他可以多活5年,如今4個5年過去了。李東亮在回報社會、溫暖他人的同時,也收獲著生命的奇跡!
李東亮榮獲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榮登“中國好人榜”。
余善偉
余善偉,男,漢族,1974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
他是許多孤困老人心里的“兒子”、貧困孩子眼里的“爸爸”、商城縣為人稱道的好人。他為公益事業默默奉獻十余載,用一人之善行,帶眾人之善為,助萬家之幸福。在他的引領下,全縣注冊志愿者近7萬人,累計服務群眾40萬人次。余善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與人為善、扶貧濟困、尊老愛幼的德善精神。
余善偉是一名農家子弟,父親早逝,家境貧困,18歲就放棄學業,憑著不服輸的精神和樂于助人的品質,在商海闖出一片天地。重返家鄉后,他飲水思源,竭盡全力回報社會。他先后拿出100多萬元,為老人們建養老院,為貧困家庭建“幸福居”。在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他先后拿出120萬元,在30多個貧困村開展扶貧活動。
2019年5月,余善偉當選商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一上任,他就開展了“五個一百”志愿服務項目,即每年“慰問100名貧困老黨員、100名貧困下崗工人、100名孤寡老人、100名留守兒童和打掃100條背街小巷”。他向商城縣紅十字會捐款逾440萬元,成立“社會扶貧專項救助金”,幫助困難群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不僅自己捐助抗疫資金,還積極組織愛心企業和人士捐款。
一路走來,余善偉最牽掛的還是貧困學生。2015年,他啟動志愿服務項目,為60名孤貧少兒每月提供400元生活費直到他們18歲,他成了這60個孩子最親的“余爸爸”。2018年,他舉辦愛心助學活動,拿出500萬元設立“菁英勵志獎”,鼓勵那些考入高等學府的學子們。
余善偉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中國紅十字博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牛振西
牛振西,男,漢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
多年來,牛振西帶領水上義務救援隊為群眾排憂解難,無論是抗洪搶險,還是應急救援,總是沖鋒在前,展現了民間救援人的責任與擔當。
救助生命不惜身。自2005年組建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以來,牛振西幾乎每次救援都要趕赴現場。
他將自己手機號作為水上安全求助報警電話,在市110、119指揮中心備案,與之形成聯動。
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指揮中心接到有人溺水的報警電話,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常年奔波救援、凌晨接警等不規律生活使他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和神經衰弱,但他依然無怨無悔,見義勇為,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哪里。
英勇義舉傳大愛。2016年2月,一個兩歲的孩子掉入35米深井,在機械施工挖掘深17米、長200米的救援通道未能成功營救后,牛振西帶領隊員趕到現場,通過認真分析探測儀傳輸影像,嘗試多種救援方法,歷時10個小時最終順利救出孩子。在牛振西的感染下,越來越多人加入救援隊。截至目前,救援隊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注冊志愿者152人、裝備精良的專業救援隊伍,累計成功挽救99條生命。牛振西和救援隊的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為最大限度避免悲劇發生,自2012年開始,牛振西帶領救援隊伍秉持“防大于救”的理念,結合自身救援實踐,在大型自然水域周邊學校舉辦水上安全知識普及教育講座800余場次,群眾參與達數十萬人次。
牛振西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稱號,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趙童
趙童,男,漢族,1982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面對一位因糞石阻塞引起急性腸梗阻、生命危在旦夕的老人,趙童沒有絲毫猶豫,徒手為老人將糞石掏出,最終使老人轉危為安。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急關頭豁得出來,趙童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高尚品德。
時間回到2020年3月11日晚,作為援鄂醫療隊的一員,趙童在夜間查房時,發現了一名老年男性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異樣行為。這名患者有冠心病,做過冠脈搭橋手術,經檢查發現患者腹部壓痛明顯,結合腹部CT檢查,初步診斷是糞石阻塞引起的急性機械性腸梗阻,給予開塞露治療后,效果仍不佳。考慮到患者80歲的高齡,又有心臟病史,如果不及時處理,有腸破裂穿孔的風險,會危及患者生命。情況緊急,趙童直接用手為老人將糞石掏出。隨后經過他連續4個小時的救治,老人最終脫離危險。第二天查房,老人握住趙童的手說:“太臟了,孩子……”“您不用往心里去,把我當成兒子就行了。”趙童的回答溫暖、體貼。
為老人掏糞石是趙童支援武漢抗疫經歷的一件小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所在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時,趙童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參加。到達武漢后,除發揮專業特長參與重癥患者救治工作外,他還承擔了咽拭子采集、鼻出血患者鼻腔紗布填塞等醫療工作,趙童不懼危險、義無反顧,最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高超的醫術幫助患者一次次化險為夷。
趙童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尚廣強
尚廣強,男,漢族,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河南宏達木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尚廣強38年始終如一,銘記回報鄉親的承諾,通過產業扶貧等方式,幫助鄉親就近就業,成功脫貧;同時積極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累計捐出善款4000多萬元。他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重信守諾、情系桑梓的時代贊歌。
尚廣強出生于黃河灘區的原陽縣韓董莊鎮荒莊村,自幼家庭貧困,父親1978年去世后,家里欠債5000多元。全村鄉親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尚廣強一家度過最困難的日子。那時他就立下誓言,要用一生回報鄉親。
1994年,尚廣強將全部家當和東借西湊的10多萬元投入創業,建立起原陽縣宏達膠合板廠,發展成今天擁有16個子公司的企業集團。尚廣強始終不忘誓言,積極回報社會、回報鄉親。工廠招工,他優先吸納安置貧困群眾和殘疾人就業,共安置了2100多名灘區農民、貧困群眾和殘疾人就業。通過下游產業幫扶,扶持周邊貧困村和其他地區創辦了100多家木材加工廠,并給予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帶動1.7萬余人受益脫貧。主動承擔原陽縣與平原示范區11個鄉鎮254個行政村2100戶1.03萬余人的脫貧任務,占原陽縣和平原示范區貧困人口的18%。截至2020年6月,幫扶對象全部脫貧。
尚廣強銘記鄉親恩情,逢年過節為村里孤寡老人送去米面蔬菜。村民朱克琛的妻子身患腸癌,3次手術費用都是尚廣強幫助解決。村民吳國勝從車上摔下休克,尚廣強先后共送去20萬元治療費。此外,他出資700多萬元為村里修建了道路、學校、幼兒園、村委會辦公樓、村衛生所、老年活動中心;聘請了7名教師,工資由公司發放,村里兒童上幼兒園全部免費。荒莊村已經于2014年整村脫貧,現在成了黃河灘區鄉村振興的模范村。
尚廣強榮獲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勞動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賀新義
賀新義,男,漢族,1963年11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孟莊村黨支部書記。
賀新義組建車隊,多年履行免費接送困難鄉親外出就業的承諾,帶動多個家庭脫貧致富;他幫助鄉親捎帶工錢累計達上億元,無一差錯,被人們稱為“信義大哥”;他信守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承諾,積極發展扶貧產業,被村民親切稱為“信義書記”。
長輩的言傳身教,使賀新義從小就把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1994年,賀新義買了第一輛大巴車,開始從事客運業務。針對當時很多鄉親想外出打工卻沒有車費的情況,他成立了車隊,并承諾:“家庭困難的農民外出務工乘車不要錢,找不到活兒免費送回家。”多年來,他信守承諾,通過這種特殊方式減免車費5000多萬元,幫助3000多個農村家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由于當時銀行業務不能通取通兌,農民工掙的錢無法及時寄回家,賀新義就主動承擔起捎錢的責任,并保證:“我一定把你們掙的錢原封不動送到家里。”賀新義說到做到,找他捎錢的農民工越來越多,最多的一次,帶錢的信封裝滿了整整一麻袋。那些年,每到春節前、學校開學等時候,等待賀新義帶錢回來成了鄉親們的期盼。
2011年,面對3000多名村民的期待,賀新義毅然放下多年生意,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并承諾:“孟莊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孟莊村不富我決不罷休。”他自掏腰包300多萬元還清了村集體債務,建設了標準化辦公樓和村室大院,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協調資金1000多萬元發展了蔬果大棚、光伏發電、建筑工程隊等8個扶貧產業,就地吸納周邊群眾2800人就業,2019年孟莊村成功實現整村脫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第一時間交納特殊黨費10萬元,3次赴深圳購買防疫物資,共捐款捐物達120多萬元。
賀新義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李俊賢
李俊賢,男,漢族,1928年3月生,中共黨員,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原院長、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俊賢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者之一,著名化工合成專家。60多年來,他矢志不渝獻身國家科研事業,以國家利益為先,苦干實干,勇于創新。他研制的產品助力“兩彈一星”發射,至今仍廣泛應用在長征系列火箭等大國重器和汽車、建材、家居等國計民生行業。他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忠于信念、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李俊賢對黨忠誠、以身報國。“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從國家需求出發,這是第一位的。”這是李俊賢始終如一的人生追求。1966年,他奉命來到青海省一個山溝里籌建黎明化工廠,開始航天推進劑的研制工作。他帶領團隊奮發圖強,埋頭苦干,克服極其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簡陋的科研條件,成功研制出衛星發射化學推進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助力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直到今天,該推進劑在國內仍是重要推進劑品種。
李俊賢熱愛科研、勇于創新。他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將科研目標鎖定在滿足國防科研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初,李俊賢研發出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魚雷796燃料,推動我國先進魚雷研制時間明顯提前。20世紀80年代,他開創國內聚氨酯研制,填補多項研究空白,打破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李俊賢敬業奉獻、淡泊名利。他數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直到2018年90歲高齡時才正式脫離工作崗位,一直堅持工作了68年。他的同事說,李俊賢的加班時間甚至超過一般人20年的法定工作時間。李俊賢生活簡樸,所在單位要給他配專車,被他拒絕。在90歲高齡之際,他毅然捐贈畢生積蓄300萬元用于設立基金,以支持科研創新和幫扶困難同事。
李俊賢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河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周遂德
周遂德,男,漢族,1946年1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禹州市潁川街道東關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49年來,周遂德始終扎根基層,履職盡責,帶領群眾把昔日貧困落后的村莊發展成為富裕文明的新社區。周遂德用無畏的堅守、不懈的奮斗,踐行了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為民擔當,敢闖敢干。1972年,周遂德當選東關村(2004年改為東關社區)黨支部書記。為使全村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周遂德不畏困難、勇于擔當,帶領大家從組建建筑隊起步,到辦塑料廠、鋼窗廠、機械廠,建起6家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創匯企業。目前東關社區年總產值達40億元,實現群眾“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干、戶戶有存款”,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余元。
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周遂德常說:“我是一頭老黃牛,讓老百姓坐在牛車上,把他們都拉到幸福、富裕、快樂的道路上。”1974年,村里決定建設窯廠發展集體經濟,周遂德拿出全部積蓄和準備蓋房的木料予以支持。窯廠建了4個月,他天天在工地上掘地、挖土、推架子車,不辭辛苦。1998年,村里籌建“中華藥城”,他天天起早貪黑,埋頭苦干,不怕苦不怕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更是每天工作逾15個小時,帶領家人主動捐款,并帶動當地群眾、企業捐款捐物,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在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之后,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是周遂德的又一目標。周遂德倡導辦教育、改村風、興文化。東關村投入360萬元,建起了設施一流的小學。為了鼓勵村民重視教育,還會對有孩子考上大學的家庭給予2000元至5000元的經濟補助。如今,東關社區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勞動模范等進行免費體檢,還經常慰問7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家庭,尊老愛幼等良好社會風尚在東關社區蔚然成風。
周遂德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孫梅麗
孫梅麗,女,漢族,1968年2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澗河街道永興社區居民。
孫梅麗的公公婆婆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經常需要住院療養。多年來,孫梅麗夜以繼日、任勞任怨在兩位老人身邊悉心照料,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孝道與真情。
孫梅麗的婆婆患有帕金森、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2003年,公公因為心梗做了心臟介入手術。兩位老人每年要住院兩三次,每次住院,孫梅麗都在病床前細心伺候,盡心盡力為老人調理膳食。20余年來,她精心照顧老人生活,抽空就到處為公公婆婆求醫問藥,在當地樹立了“好兒媳”的典范。
2009年4月,孫梅麗的婆婆因為腰部骨折在醫院做手術,當時正值旅游旺季,醫院附近所有賓館都客滿,找不到住處,孫梅麗夫婦兩人輪流排班,一人陪在病床前,一人就窩在車里過夜,整整持續一個星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孫梅麗積極把家庭的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全社會,成就大愛。她發起成立的三門峽市愛心之家志愿者協會,已吸納志愿者1.5萬人,先后成立10個“關愛社區老人”志愿服務隊,累計為敬老院、社區560名老人提供服務780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達2萬多小時。
孫梅麗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姚海軍
姚海軍,男,漢族,1963年1月生,中共黨員,河南宇信物業管理公司職工。
為救治身患重病的妻子,姚海軍毫不猶豫地捐肝、賣房。姚海軍對妻子的不離不棄、真情守護,生動詮釋了對愛情的堅守、對家庭的責任。
2014年年底,姚海軍的妻子患上了嚴重肝病,需要盡快進行肝移植,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經檢驗,與妻子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沒有一個能夠匹配,姚海軍經過檢驗,各項指標非常吻合,適宜做肝移植供體。他決定捐肝救妻。2015年3月,經過15個小時的手術,最終姚海軍65%的肝臟被成功移植給妻子,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續。
2019年4月,妻子肝病復發,必須進行第二次肝移植手術。妻子表示不愿因自己一個人拖垮一家人。但姚海軍堅定地說:“你是我的妻子,與我相伴了20多年,為你治病是我的責任。”姚海軍賣掉了家里唯一一套住房,湊錢為妻子進行了第二次肝移植手術,再次挽救了妻子。
手術過后,姚海軍悉心為妻子喂藥、喂飯、洗臉、擦身、按摩,一個人全天候看護,累了就在看護椅上睡一會兒。雖然很疲憊,但他還是努力打起精神安慰妻子。如今,姚海軍妻子身體各項指標都已恢復正常,每天都按醫生囑咐堅持鍛煉身體,一家人正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姚海軍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轉自7月15日、16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