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1-09-03
風景如畫的雙峰溪口庫區(雙峰縣委宣傳部供圖)
雙峰山下織錦繡 圖片由婁底日報社提供
雙峰縣文物保護單位白玉堂,景區山清水秀,傳統耕讀文化濃厚 圖片由婁底日報社提供
修繕后的蔡和森、蔡暢故居 圖片由婁底日報社提供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富厚堂,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最后一座鄉間侯府 圖片由婁底日報社提供
雙峰縣城全貌 圖片由婁底日報社提供
婁底日報記者 劉建安 馮兵田 吳海清
“‘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大家好!歡迎來到蔡和森同志紀念館……”盛夏時節,雙峰縣首批10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講解員正式“上崗”,以少先隊員之聲講述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在革命老區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蔡和森的革命事跡,感動著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
信念如磐撐巨艱
蔡和森,1895年出生于上海,湖南雙峰人。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與毛澤東成為同學。1918年4月,蔡和森和毛澤東等人組織新民學會,后創辦《湘江評論》。
1919年12月,蔡和森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蔡和森“猛看猛譯”上百種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書籍。蔡和森認為,要救國救民,就要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須建立一個革命政黨。他與陳獨秀和毛澤東通信探討建立共產黨的問題,對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等問題提出了正確的主張,成為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的第一人。
1921年12月,回國不久的蔡和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7月,蔡和森在黨的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負責黨的宣傳工作,并在斗爭中成長為杰出的群眾領袖;在黨的八七會議上,蔡和森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為黨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起了重要作用。
1931年,蔡和森赴香港指導廣東革命工作,不幸被捕。在獄中他頑強斗爭,直至英勇就義,生命定格在36歲。“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踐行了當年立下的豪邁誓言,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毛澤東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紅色基因代代傳
“跨越百年,風華正茂!雙峰縣‘萬名學子學黨史 師生毅行礪初心’出發!”盛夏,在雙峰蔡和森故里,線下徒步活動正式“走起”。這個暑假,來自長沙、婁底和本地的師生、家長和群眾代表,從荷葉鎮攸永完小出發,抵達終點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沿途感受紅色文化。
來自婁底三中學生鄒于水說,走讀活動采取紅色故事微實景互動,先烈的革命精神突破了歷史時空,深深感染了他。“到處充滿紅色印記,走讀黨史活動,如一堂‘流動課堂’。”市民史國宴說,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創新創業的具體行動。
記者了解到,雙峰縣登記革命類文物有62處,其中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雙峰建成了1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開發了30多個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培育了4條紅色主題教育路線。
如今,蔡和森紀念館每年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承接黨性教育和主題黨日活動400多場次。“在講好黨的故事上,我們更應該積極主動作為。”蔡和森紀念館館長尹曉奔介紹,將充分運用館內收藏的文物、照片、著作等紅色資源,出版連環畫,編演原創音樂劇,拍攝推送小視頻,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幸福生活日日新
8月,走進雙峰縣水府廟溪口庫區,一條高等級旅游公路蜿蜒盤旋在湖光山色之中,路邊的樓房鱗次櫛比,民宿客棧升騰起裊裊炊煙,湖中游船穿梭……
曾經,水府廟水庫周邊村民靠養魚、捕魚為生,水庫里有網箱2.2萬多口。無序投放的網箱,嚴重影響了庫區水質,影響了泄洪發電。2015年開始,當地政府啟動網箱專項整治,拆除庫區內全部網箱,3200余名漁民上岸。
漁民上岸后干什么?當地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契機,依托水府廟庫區優越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生態種養業等,幫助上岸漁民端上“生態飯碗”。
漁民曾志高,乘著旅游發展的東風,經營了一家農家樂,當起了老板。“以前養了200箱魚,一年只能賺3萬多元。”曾志高感慨,如今上了岸,一年能賺10多萬元,生活更好了。
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雙峰縣委書記彭石清介紹,該縣將著力打造“經濟循環創新區、特色制造業成長區、精細農業先行區、文旅融合示范區”,建設實力雙峰、健康雙峰、生態雙峰、文明雙峰,全面開啟現代化新征程。
短評:
激活紅色基因 奔向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掘井人。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令人欣喜地是,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步伐,雙峰這座紅色之城,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在全市率先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農機產業闖進國際市場,電子商務進農村躋身國家隊……92萬淳樸智慧的雙峰人,傳承紅色基因,將“耕讀天下 富厚日新”的人文精神譜寫在湘中大地上。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我們要牢記殷殷囑托,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敢闖敢試、攻堅克難,帶領老區人民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劉建安)②10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