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趕赴一場幸福年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王彥濤 李偉 何晴
“來喝正宗小魚湯、丸子湯咯。”“酵子饃、酵子饃,10塊錢一兜了。”“果子,甜果子。”農歷臘月二十五,記者置身于商水縣固墻鎮熱鬧的集市中,立刻就被包裹在一陣陣賣力的吆喝聲里。拿著歡慶新年的大紅春聯、紅燭,品嘗著熱豆腐、手搟撈面,沉醉在熱氣騰騰的小鎮煙火氣中,自然而然尋見了小鎮人民幸福的中國年。
過年集市,熱熱鬧鬧。
隆冬季節,豫東大地格外寒冷,一場雪后,地面泥濘,前來趕集的人們摩肩接踵,將整個集市的道路圍得水泄不通。商販叫賣聲、顧客還價聲、熟人之間的新年問候聲和孩子們追逐嬉笑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集市兩邊的攤主擺著各式各樣的大料、新鮮的瓜果蔬菜、種類齊全的鹵肉活魚、新年必備的服裝鞋帽、孩子們最愛的水果糖……倘若你在集市上逛上那么一圈,年貨都能一一置辦齊全。“收入高了,過個‘肥’年!”朱先生說著,打開了手機備忘錄,上面詳細記著這次趕年集要采購的商品,有對聯、電子炮、炒貨、炸物,還有要買給父親的新棉襖、女兒的紅發卡……
據了解,固墻鎮集市是方圓50里以內最大的集市,有東西大街4條,南北大街3條,年前趕集人流達3萬人以上。固墻鎮集市如此火爆,原因在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固墻鎮地處商水縣東南部,周口、駐馬店交界處,有37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鎮區面積2.75平方公里;213省道縱貫全鎮,是通往商水縣和上蔡縣的交通要道,由此吸引著更多周邊村民前往此地趕集。此外,固墻鎮人口眾多,消費人群基數大,熱豆腐、手搟撈面、小米干糟等小吃揚名四海。
年畫攤前顧客正認真挑選春聯
百里趕集,只為尋記憶中的年味。
春節將至,不斷映入眼簾的喜慶“福”字映襯著摩肩接踵的人群。趕集時,家家都要買幾張年畫、幾副春聯。今年,以“虎”為主題的年畫春聯成為主角。“這個虎頭年畫今天已經脫銷了,這個‘年年有余’的也喜慶。”攤主王大姐一邊幫顧客挑著年畫一邊笑著說,年前,她早早囤好了近百種樣式的老虎年畫,現在看來還是不夠賣。其實,除了過年必備的年畫春聯,她還準備了紅燈籠、紅燭、中國結、電子鞭炮等,也十分暢銷。“現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大家的環保意識也都強了,對電子鞭炮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這不,我這剛批的貨馬上就賣完!”王大姐說。
“老鄉,這紅蠟燭多少錢一斤?”王先生來自周口市區,這次來趕集除了置辦年貨,還想來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據王先生回憶,小時候,哥哥總是挎個籃子帶著他步行到集市趕年集,從集頭走到集尾,籃子裝得滿滿當當,把手都勒紅了。“以前趕集對孩子來說是大事,走十幾里地都不嫌累,現在生活好了,騎著三輪車,踩踩油門就到集市了,多方便啊,大人孩子都輕松。”王先生樂呵呵地說。
被人流簇擁著,向前至一個十字路口,映入眼簾的一抹紅是郭大伯肩扛的糖葫蘆樁。他從不吆喝,他知道,只要站在集市最顯眼的十字路口,自會吸引那些拽著大人衣角的小客人上門,薄薄的糖衣將山楂牢牢裹起,鎖住甜蜜,一入口便能攪動孩子們挑剔的味蕾。
熟食攤香味飄飄
揣著冰糖葫蘆,再步行數十米,就到了“許猛鹵肉”熟食攤,醬牛肉和秘制灌腸是熟食攤的“銷冠”。“老鄉,恁這牛肉咋賣的啊?”“58元1斤不還價,你先嘗嘗咱這個味兒好不好。”說著,店主許猛熟練切下一片肉遞給顧客。“俺這肉都是現鹵現賣,來買的都是老顧客,現在大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東西就圖個好吃、新鮮!”許猛說。
下午1時,固墻鎮集市最低溫度為零攝氏度,40歲的王永強卻汗流浹背。他,正在自家面館里忙得熱火朝天。從14歲起,王永強就跟著表哥學習做手搟撈面,到現在已有26年的制作經驗。“過年這段時間,一天搟10小時以上,能出個七八百碗。”王永強邊說邊做準備工作。只見他將一個用高筋面粉和鹽和好的面團鋪在案板上,拿出一根1.5米長的鐵棍將面團按壓平整,邊鋪灑玉米淀粉、邊用力搟。1個小時后,面團被搟至薄皮狀,最后按層折疊鋪好,用快刀切成相等寬度,撣走多余面粉,挽成麻花狀。如此,遇水不散、出水不沾、溫潤光滑、筋而不膩的固墻手搟撈面就完成了。固墻手搟撈面最常見的做法是用大火多水煮沸后,撈起配以番茄雞蛋、蒜泥黃瓜,拌勻后享用。夾起一筷子面條,觀其形如玉帶臨風、察其色若飛雪粼粼,送入口中品其味,則似玉蘭入口,真是美哉!爽哉!
熱豆腐、手搟撈面……人氣爆棚。
智大爺剛從一攤位“抽身”,提著他的“戰利品”準備“奔赴”下一個攤位。“每年過年前都會跟老伴兒來集上轉轉,買點熱豆腐、肉、菜,家里其實也不缺,但是過年要是不趕集,能叫過年嗎?”智大爺是智新莊村村民,他手里拿的熱豆腐是固墻鎮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美食——固墻熱豆腐。“我從鹿邑來的,姐姐在買豆腐,我在這兒等她。”9歲的張家瑞說,她每年放寒假都會和家人一起到固墻探親,過年的時候逛逛集市,順便買些熱豆腐帶回鹿邑。抬眼望去,固墻熱豆腐攤位已經被人群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一雙雙拿錢的手爭先恐后伸過來,火爆的生意讓攤主咧嘴直笑。
活魚攤前熱熱鬧鬧
沾沾年味,留得住鄉愁。
論趕年集,最有勁兒的還是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趕年集時,一個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遇到想要的“直接拿下”,不失為年集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如今收入提高了,我們購物也不是只有趕集這一種途徑了。但畢竟置辦年貨是迎接新年的一件大事兒,哪怕只買一樣東西,我也要到傳統年集上走一走,來體驗體驗年味兒。”24歲的固墻村村民曉曉笑呵呵地說。
為了沾沾年味,到年集上轉轉,只感受著那份熱鬧,最后心滿意足地空手而回,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如今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衣食住行啥也不缺,為何還會熱衷于趕年集呢?其實,老百姓趕年集,趕的是一種過上好日子的心氣兒,圖的是集市上鮮貨、靚貨、俏貨,老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有滋味了。
比起電子廠里機器的嘈雜聲,集市里的喧鬧聲才是許強最愛聽的聲音。許強現在是一名腸粉攤攤主,他從畢業起就一直在廣州打工,后來看到家鄉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便辭職返鄉賣起了腸粉。“來的顧客很多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回家鄉發展了,時不時還會想吃口腸粉,再有就是年輕人,喜歡嘗試這種外地小吃。”許強說。記者在攤位上品嘗著爽滑細膩的腸粉,聽著來往車輛人群的熙攘聲,不由感嘆,今非昔比,現在過新年追求的不再是吃飽穿暖,而是要挑最可口的吃,穿最時髦的衣,過最吉祥的年。
滿載而歸
天色漸暗,固墻鎮集市上的車輛只增不減,人稠物穰,正是熱鬧。趕年集、辦年貨,在中國人的心中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一份儀式。固墻鎮歷史悠久,孔子曾在這里與兩小兒辯日;固墻在古《淮陽志》中稱為“互鄉”,“互鄉”諧音為“故鄉”,臘月趕年集,是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久久不散的鄉情。回鄉探親的孫新同許多人一樣,也有著濃濃的思鄉之情。“趕年集是我兒時記憶里一個重要的片段,現在我又帶著女兒來趕集,讓她也感受下老家濃濃的年味,以后可能也會是她童年美好的記憶之一。”孫新說。
一個“趕”字,記錄著最濃郁的年的味道,“趕”的過程,是在享受新春的喜慶和與家人團聚的溫馨。隨著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或許,趕年集買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趕集時那股濃濃的年味兒。趕集承載著鄉情鄉愁,也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生息與發展,訴說著固墻人年“富”一年的好日子。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