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圖閣:血灑湘鄂贛的紅軍將領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苑美麗
嚴圖閣畫像
嚴圖閣犧牲地——湖南平江鷹嘴巖黃金洞
湖南平江嚴圖閣烈士墓
他是中國工農紅軍18軍(后縮編為紅18師)首任軍長,曾任湘鄂贛軍區司令員,1936年犧牲于湖南省平江縣,時年33歲。
這位著名烈士嚴圖閣,來自河南省沈丘縣劉莊店鎮, 是當時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之一。
窗外春寒料峭,屋內暖意融融。2022年2月11日,在沈丘縣劉莊店鎮政府會議室,嚴圖閣的侄孫嚴東臣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一行及沈丘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有關部門負責人,講述了他所知道的嚴圖閣往事。
1965年出生的嚴東臣是劉莊店鎮政府工作人員。說到傷心處,他禁不住眼圈發紅:“嚴圖閣是俺二爺。嚴圖閣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俺爺是老大。嚴圖閣18歲那年,和俺爺一起參加了西北軍……”
投筆從戎:壯士一去不復還
時光倒流,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1903年,嚴圖閣出生于劉莊店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彼時的中國,國力衰弱、社會動蕩。為改變家庭困境,1911年,嚴圖閣被父親送進劉莊店小學讀書,后入縣立高等小學。1917年,嚴圖閣被淮陽中學錄取。由于他勤奮學習,成績優秀,深得老師器重和同學贊揚。
及至嚴圖閣成年,那時的中國仍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面對此情此景,嚴圖閣憂國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決定投筆從戎,以期找到救國救民的光明大道。
“長大后我經常聽父親說,嚴圖閣離開家鄉時與馬氏結婚三天,走后他再也沒有回來。由于受當時落后的交通、通信條件限制,家里從此沒有他的一點確切消息。其中最傷心、最受煎熬的就是我的二奶奶馬氏……”講起悲傷往事,嚴東臣控制不住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在嚴東臣眼里,二奶奶馬氏是人世間最不幸的人。嚴圖閣走后,在長年累月得不到消息的情況下,等待顯得如此漫長!日日夜夜,無時無刻,馬氏牽掛著遠走他鄉丈夫的安危。一年、兩年……三十年、五十年……馬氏盼星星、盼月亮,每天以淚洗面,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傷痛。
馬氏柔弱的肩膀撐不起這個家,只好回到娘家居住。但是,內心堅強的她,依然選擇思念、選擇期盼、選擇等待。在遙遙無期的思念、期盼和等待中,白發滿頭……
對家人來說,嚴圖閣生死未卜,他在哪里一直是個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嚴圖閣的傳言四起。有人說他參加紅軍早犧牲了,有人說他跟著國民黨到了臺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尋找嚴圖閣是一個頗費周折的過程。由于嚴圖閣無兒無女,重任就落在妻子馬氏和嚴東臣父親的身上。談到這里,嚴東臣激動地說:“我從小就聽父親說,他發誓要找到嚴圖閣的下落。”
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嚴東臣的父親開始了艱辛的尋訪之路。后來,根據打聽到的一些信息,他曾兩次奔赴北京找到嚴圖閣當年的戰友傅秋濤。
傅秋濤,曾任湘鄂贛省委書記、湘鄂贛省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先后任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副主任、中紀委常委。
傅秋濤和嚴圖閣在湘鄂贛省軍區工作時是親密戰友,彼此有著深厚情誼。在傅秋濤的幫助下,嚴圖閣的紅色足跡才逐步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日如箭,月如梭。在經歷了50多年漫長歲月后,1973年,馬氏終于等來了丈夫嚴圖閣的準確消息——只是,嚴圖閣早已犧牲在湖南平江。若有來生,她一定會追尋心愛的人,白發再相聚!
在嚴東臣的思緒里,總是充滿感慨,他說:“我從小就覺得,命運對我二奶奶太不公平,她一生未改嫁,一世孤獨。由于我二奶奶是紅軍烈士遺屬,后來縣里給予我二奶奶生活上一些照顧,讓她安度晚年……”上世紀80年代,守寡60多年的馬氏帶著思念和遺憾,悲情離世。
得到二爺嚴圖閣犧牲的消息時,嚴東臣已經是小學生了。在少年時代的印象中,他覺得很自豪,因為二爺扛過槍、打過仗,是一位紅軍老戰士,是一位為了革命事業舍生忘死的軍區司令員。時至今日,提起二爺嚴圖閣,嚴東臣感到光榮依舊。
浴火重生:寧都起義向光明
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隨著嚴東臣的講述,我們仿佛置身當年的硝煙炮火中。
黨史資料記載,嚴圖閣參軍后,先是在馮玉祥的學兵連當兵,由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樂于助人,逐步被提升至營長。蔣馮戰爭發生后,馮玉祥敗北,嚴圖閣所在部隊被收編為26路軍,他任74旅1團3營營長。
幸運總是不期而遇。這支部隊建立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時在26路軍任總指揮部參謀長的趙博生,旅長董振堂、季振同等人對嚴圖閣十分器重,屢與交談,暢談革命理想。正是受到革命志士的深刻影響,嚴圖閣的思想覺悟發生了質的變化,思想境界有了新的飛躍。這也為他后來參加寧都起義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小時候,父親曾交給我們一本書,書名叫《烈士永生》,囑咐我們一定要保存好,因為書里面有關于我二爺嚴圖閣的事。可惜這本書后來找不到了 。我清晰記得,那是一本紫皮書,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最后在湖南岳陽工作的一位親戚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這本書。”嚴東臣甚是欣慰地說。
嚴東臣所說的這本紫皮書是《烈士永生》(第三集),由河南省民政廳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這是一本極具史料價值的回憶錄文集。
記者有幸看到了這本書。該書前兩篇文章就是《憶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嚴圖閣》《悼念嚴圖閣同志》,作者分別是蘇進、張藩,他們都是嚴圖閣的親密戰友。
蘇進,1931年和嚴圖閣共同參加了寧都起義,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曾任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蘇進在回憶錄中說,他和嚴圖閣相識于西北軍,同在馮玉祥的74旅一團。蘇進任副團長時,嚴圖閣任3營營長,彼此接觸較多。他們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最終一起投入到寧都起義的斗爭中去。
眾所周知,受紅軍反“圍剿”勝利的影響,國民黨軍第26路軍于1931年12月14日舉行寧都起義,后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寧都起義的勝利,打擊了國民黨在湖南的反動統治,壯大了紅軍力量,推動了湘鄂贛邊界地區革命斗爭的發展。
在蘇進筆下,嚴圖閣的形象鮮活地走進人們的視野。蘇進詳述了他和嚴圖閣的交往過程以及參加寧都起義的經過。起義當天下午,蘇進和嚴圖閣到旅部參加了旅長季振同召開的緊急會議。按照季振同和團長黃中岳的要求,嚴圖閣率3營包圍26路軍總指揮部,主要任務是負責在總指揮部參謀長趙博生舉行“宴會”時,捉拿赴宴的全體反動軍官。終于,按照領導安排,嚴圖閣率部“甕中捉鱉”,出色完成任務,為整個起義作出了突出貢獻。
寧都起義是中國革命史上偉大而光榮的一頁。正是寧都起義,使嚴圖閣撕開了黑暗,走向了光明。
前仆后繼:枕戈待旦御強敵
黨史、軍史清晰記載,寧都起義后,嚴圖閣于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軍大學學習結業后被派到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擔任軍區參謀長兼紅16軍參謀長。1933年2月,他主持將湘鄂贛軍區獨立第一師、第二師組建為紅18軍,擔任軍長。6月,全軍統一編制,紅18軍縮編為紅18師,任師長,留任湘鄂贛軍區參謀長,負責重建紅16師。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突圍后開始長征,國民黨軍隊加緊對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圍剿。1935年,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徐彥剛不幸犧牲。1936年初,嚴圖閣受命于危難,奉命接任徐彥剛職務,繼續動員組織全區軍民堅持游擊戰爭,牽制國民黨部隊,配合中央紅軍長征,保衛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地理位置特殊,牽制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減輕了紅軍長征壓力,有力支援了全國革命。紅軍長征期間,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盡管遭受敵人瘋狂圍剿,但星星之火始終不滅,革命紅旗始終不倒。
“凡接觸過他的人,都非常崇敬和愛戴他。他是個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多謀善斷的軍事指揮員。生活從不特殊化,博得了廣大干部戰士對他的尊敬和依賴。”這是戰友張藩在《悼念嚴圖閣同志》一文中,對嚴圖閣的評價。
張藩,曾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銜,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張藩和嚴圖閣同樣有著生死之交。1935年冬,由于長期在艱苦的環境中征戰,嚴圖閣身患肺病,只得帶著警衛員、機槍連長以及幾個隨員到蒲圻中心縣委養傷。在這里,他遇上了赴省委請示工作的張藩。親密戰友歷經危險,在這里相遇,甚感歡慰。
張藩在回憶錄中,詳述了他和嚴圖閣在蒲沂戰斗中突圍的過程。一天,嚴圖閣、張藩等人正和蒲沂中心縣委書記談心。沒想到的是,這位縣委書記已叛變投敵,他借口外出,幾個小時后帶著敵人的手槍隊,將嚴圖閣、張藩等人包圍,一時間槍聲大作。面對危急情況,嚴圖閣、張藩等人奮力沖出重圍。正是在這次戰斗中,嚴圖閣身負重傷……
紅軍主力長征期間,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游擊戰爭環境之險惡,生活之艱辛,在中國革命史上是罕見的。當地軍民不僅要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斗爭,還要同內部變節分子不懈斗爭。如果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和同志們對革命的堅定信念,要想度過那段艱苦歲月是不可能的。
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斗爭最艱苦的時候,嚴圖閣拖著受傷的身軀,仍然指揮戰斗。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根據地軍民生活越來越艱難,經常缺醫少藥、缺鹽斷糧,有時只能以清水煮野菜充饑。在嚴圖閣等軍區領導帶領下,根據地軍民同敵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殊死血戰。
張藩回憶錄中說:嚴圖閣雖然到湘鄂贛的時間不長,但部隊對他的反映非常之好,是個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多謀善斷的軍事指揮員。干部戰士稱他是“小諸葛”。無論是指揮大部隊作戰,還是帶小部隊打游擊,他對情況判斷都比較準確,運籌穩重、堅定。大家都說:“跟嚴參謀長打仗放心。”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在敵人嚴密封鎖下,1936年,由于得不到及時醫治,嚴圖閣33歲的生命之花凋零在平江縣高山之巔、白云生處的湘鄂贛軍區鷹嘴巖黃金洞指揮所。
嚴圖閣為了革命事業為國盡忠,值得永遠銘記。蘇進在回憶錄中特意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嚴圖閣犧牲后,1937年4月的一天,蘇進從前方回到延安向毛主席匯報了寧都起義的詳細經過。在接見寧都起義部分干部時,毛主席提到嚴圖閣時神情莊重地說:“嚴圖閣同志后來表現得很好!”蘇進在文中特別指出,毛主席操著湖南口音,把“很好”的“很”字拉得很長,充分肯定了嚴圖閣一步步成長為紅軍將領的正確革命方向。
蘇進當時曾有疑問:毛主席是怎么了解嚴圖閣同志的情況的呢?蘇進回憶錄中說:“直到1942年,我在南泥灣遇見在湘鄂贛根據地堅持3年游擊戰爭的譚玉保同志,才知道是他向毛主席匯報的。”
“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的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公布了李大釗等60位著名烈士。大會閉幕后,黨中央舉行了第一次革命烈士追悼大會。
烈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表,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后繼,喚起民眾的自我覺醒,引導人民走向光明。
為了革命事業和崇高信仰,嚴圖閣用33歲的生命書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他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永遠地活在人民心中。
嚴圖閣是周口人民的驕傲!
彪炳史冊:紅色精神放光芒
每一位血染遠方的忠魂,都會對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
嚴圖閣犧牲后的幾十年間,留給家人的是焦急等待和無盡思念。直到1973年底,烈士終于等來了親人,走向了“回家”的路。
嚴東臣說:“1973年11月,沈丘縣政府通知我們,嚴圖閣已經在湖南平江犧牲。后來,我們家人在縣委有關人員帶領下,來到了嚴圖閣犧牲的地方。當時去的是俺爸和俺二奶奶。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將嚴圖閣烈士遺骨遷回沈丘縣,安葬沈丘縣烈士陵園。”
記者此前曾和平江縣委黨校羅精華取得聯系。羅精華出生于平江縣教育世家,熱衷紅色歷史研究。他向記者提供了有關嚴圖閣烈士遷葬的歷史資料。
嚴圖閣1936年犧牲后,當地群眾將嚴圖閣遺體抬到附近一棵大樹下安葬,并在墳頭上蓋了許多樹枝。1973年11月中旬,在當年親自參與下葬的同志和嚴圖閣部下的引導下,大家終于找到了嚴圖閣的墳墓。經過多年風吹雨蝕,這個土墳已不很明顯,如果不是當年親自參與下葬同志的確認,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座軍區司令員的墳墓。打開墳墓,根據墳墓里的遺物看到,這正是嚴圖閣的遺骨。當天下午,嚴圖閣遺骨由平江縣委正式移交沈丘縣委。嚴圖閣烈士犧牲37年后,終于回到了故鄉。
說起嚴圖閣墓,嚴東臣說:“現在,平江縣也有一座嚴圖閣烈士墓。嚴圖閣烈士遺骨從平江遷回沈丘后,平江縣后來在墓葬原址重新修建一座嚴圖閣烈士墓,表達當地人民對嚴圖閣深深的懷念。”
嚴東臣還講到2021年清明節前夕,他作為烈士后人,受邀到平江縣為嚴圖閣掃墓的一些情況:“當時,我們一行四人,來到了平江縣烈士紀念陵園掃墓。陵園離縣城很遠,周圍群峰高聳,古木參天。嚴圖閣烈士墓碑是用一塊銀灰色大理石刻成,‘嚴圖閣烈士墓’幾個大字莊嚴肅穆……”
實際上,嚴圖閣最后工作和犧牲的地方,正是他和戰友指揮紅軍和地方武裝作戰的地方,也正是當年湘鄂贛軍區的指揮部。現在,平江縣有關部門已把嚴圖閣烈士犧牲地開辟為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用來激勵黨員干部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好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
在這里,嚴東臣拍下大量影像圖片資料。遺憾的是,嚴圖閣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他給大家留下的只是一段閃光的紅色足跡、一段血與火的紅色記憶……
如今,平江縣有關部門仍和嚴圖閣的后人保持著聯系,共同挖掘嚴圖閣的紅色記憶。
2020年7月,平江縣委黨校派黨史研究室負責人趕赴沈丘縣了解情況,完善紅色教育基地建設。2021年3月,沈丘縣委黨校一行5人也來到平江縣,深入嚴圖閣浴血奮戰、光榮犧牲的地方,全面了解英雄事跡。嚴圖閣烈士像一條紅色紐帶,將河南沈丘、湖南平江緊緊相連。
嚴圖閣故居遺址距離劉莊店鎮政府約一公里。在嚴東臣等人帶領下,記者步行來到這里。故居歷經變遷,早已不見昔日模樣。然而,這里的人們都知道,豫東這片土地上曾經走出一位血灑湘鄂贛大地的著名紅軍烈士、軍區司令員!
懷著崇敬之情,記者一行驅車來到沈丘縣烈士陵園瞻仰。沈丘縣烈士陵園1958年建園,已進行過多次升級改造。陵園內的“革命烈士英名墻”上,刻有嚴圖閣等300多位烈士的名字。紀念廳內,有嚴圖閣事跡簡介,無言的文字和斑駁的畫面,仿佛讓人看到了獵獵飄舞的軍旗,聽到了英雄出征的號角。
高高的英雄紀念碑附近是嚴圖閣烈士墓,旁邊有無名烈士墓、老紅軍王廣建烈士墓、解放軍朱彬烈士墓……蒼松翠柏間,烈士們可以安息了。
“英雄功勞換來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國家安全。”沈丘縣烈士陵園大門兩側這副對聯,正是人們對英雄和烈士們最真誠的贊美和感恩!
采訪札記: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嚴圖閣犧牲到今年,時光已經過去80多年,烈士的英靈早已融入青草依依的三湘大地、豫東平原。
嚴圖閣是沈丘人民的好兒子,也是平江人民的好兒子。多年來,兩縣人民始終沒有忘記這位紅軍烈士。在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影響下,兩縣黨史教育部門挖掘烈士背后的精神元素和紅色力量,講好初心使命故事,夯實紅色教育根基,共同弘揚革命者勇敢忠誠、前仆后繼的偉大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滄海桑田,永遠模糊不了人們的紅色記憶。②5②16③7③10
(本文圖片提供:湖南平江縣委黨校羅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