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李兵旗:有責任帶領眾鄉親種好田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俊豫
這幾天,淮陽區安嶺鎮緒寨行政村一塊120畝的早茬玉米地,迎來一撥又一撥前來參觀的種糧大戶。這塊玉米地怎么有這么大吸引力,讓附近的甚至臨鄉的眾多種糧大戶紛紛前來“觀寶”?6月7日,記者前去實地打探了一番。
種這塊地者,名叫李兵旗,是安嶺鎮均李行政村的種糧大戶。這塊120畝的玉米地,是他從緒寨行政村眾多村民手中流轉過來的。今年收完大蒜后,于5月下旬播種上了早茬玉米。眼下,長有近半尺高玉米苗的百余畝田地生機盎然。
播種新模式 增加株數求高產
“農民種地求的是高產高效,我們這種單元多株、錯位密植的玉米高產播種新模式,相較于傳統播種模式,每畝可增加玉米播量1000株—1500株,增產二三百斤玉米,每斤按1元算,每畝就增收二三百元。”6月7日上午,根據電話聯系得到的地址,記者趕到安嶺鎮緒寨行政村李兵旗種植的玉米地時,這位膚色稍黑的種地“老把式”正在忙著給前來學習種植經驗的種糧戶傳授技藝(如圖)。
緊接著,李兵旗解釋說,按照傳統模式播種玉米的話,根據品種不同,每畝播量大約在4600株-5000株,而按照單元多株、錯位密植的新模式播種的話, 每畝可以達到6000株左右。
“25厘米為一個播種單元,一個單元種4株,這種密植模式會不會出現玉米苗搶肥影響生長的狀況?”交流中,一位種糧大戶提出這樣的疑慮。“每壟單元與單元間距為45厘米-50厘米,相近的兩壟錯位播種。這種播種新模式在增加畝株數的同時,便于通風透光,每棵植株都具備邊行優勢,能充分吸收水肥。 ”李兵旗細致入微地講解徹底打消了現場“取經者”心中的疑慮。
作為種糧大戶,李兵旗一直沒忘學習種植新技術。去年,在一次玉米播種技術交流會上,他接觸到這種播種新模式后,買來播種新機械,嘗試種植了30多畝玉米。實踐證明,這種模式的確增加了畝株數,30多畝玉米長勢喜人,增收近萬元。
種地學問大 老諺語要改一改
種糧大戶李兵旗成立的種植合作社已有5個年頭,截至目前,流轉土地1000余畝,其中,流轉安嶺鎮均李、緒寨、程樓、梅墩4個行政村500余畝,流轉豆門鄉倒栽槐行政村460畝田地。去年秋季,在流轉的這千余畝田地中,種植小麥800多畝,其他200畝地種植了大蒜和辣椒。目前,小麥全部完成收割,除小部分在晾曬中,大多已經入倉。
“6月初幾天的陰雨天氣對今年即將收割的小麥造成不小影響,有的地塊甚至出現發芽萌動,你的幾百畝地小麥收成怎樣?”“陰雨天氣對我種的小麥影響不大。經實際測算,高產田達到1300余斤,發芽率小于1%;普通田至少也達1000余斤,發芽率小于10%。”面對記者的問話,李兵旗話語間自豪滿滿。
“取得這樣的好收成,除種子和肥料的因素外,與小麥播種時間有很大關系。諺語講,‘淤(地)種秋分、沙(地)種寒’。按慣例,小麥播種一般在陽歷 10月15日前進行。而今因氣溫上升,如還按諺語講的時間播種的話,小麥春節前分蘗多,容易造成旺長、早熟。我們種植合作社這幾年根據實踐經驗,小麥播種的時間都推遲到陽歷10月23日至30日進行。前幾天連陰雨時,我們晚熟的小麥稈還泛青生長著,因而麥穗發芽極少。”李兵旗“傳經”時,一臉的興奮。
托管種與收 帶領鄉親種好田
在均李、緒寨、程樓村采訪,記者提起種糧大戶李兵旗,眾多村民都說,李兵旗不但是出了名的種地能人,而且也是帶領鄉親種好田的熱心人。
“這幾年種地,兵旗沒少給俺幫忙。”均李行政村78歲的李德功說到李兵旗贊不絕口。李德功3個子女成家后都外出務工,由于他歲數大了,加上缺少大型 農機具,自己耕種6畝多地,的確有些困難。
像村子里其他缺少勞力的家庭一樣,從田地用藥、用種到耕種、播種、打藥、收割,李德功把自家6畝多地交給了李兵旗的合作社管理。其間,自己和老伴 下地做些簡單的除草活,等到收獲的時節,只等手持袋子在地頭接糧食。
“平日里,兵旗種地肯鉆研、愛學習、有經驗,他種啥我們跟著種啥,莊稼連續幾年獲得大豐收。”李德功笑呵呵地說,他6畝多地的小麥,和兵旗他們 合作社種地用種、施肥、播種時間等都一樣,今年畝產均達1300余斤。
李兵旗粗略統計下,他們合作社目前托管村民田地300余畝,涉及30多個農戶。“田地使用的種子、肥料,都是我們從廠家直接購進的,被托管田地的鄉 親們享受的都是批發價,也為他們節約了種植成本。”李兵旗說,帶領鄉親們種好田、多打糧,也是他這個種糧大戶的責任和義務,也算為“中國碗”多盛“ 周口糧”作些微薄貢獻吧。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