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新站鎮:產業興旺 鄉村煥發新活力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牛勇政
沈廟村百畝大棚葡萄陸續上市,田口村200余畝香椿樹綠意盎然,小王樓村露營地、垂釣塘周末人氣爆棚……夏日里,沙潁河北岸的淮陽區新站鎮,處處滴翠流綠,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勤勞的人們正意氣奮發唱響鄉村振興的贊歌。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淮陽區新站鎮以黨建為引領,以區位和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富民產業,以多樣、靈活的方式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讓鄉村煥發勃勃生機。
黨建示范引領,賦能鄉村經濟“壯骨強筋”。淮陽新站鎮緊緊圍繞“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群眾賺”發展理念,始終將產業發展納入到黨建工作中,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新格局。通過實施“黨建+”戰略,動員全鎮黨員干部狠抓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村集體增收。積極探索實施承包租賃、經營實體、生產服務等模式,促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收,增強了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通過土地流轉、引進特色產業種植,新站鎮共流轉土地3萬余畝。其中,發展大蒜、花生、土豆、香椿、食用菌、葡萄特色種植超2萬畝,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1.2萬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問題。通過“企業+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進高品質土豆種植項目,流轉王拱樓、天齊、關屯等村土地500余畝,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40余人困難群眾家門口就業問題。引進的周口騰越農業公司,租賃馬營行政村占地90畝的70個可控溫鋼架棚種植食用菌,產品訂單銷往福建漳州,供不應求。一個棚一年租金為4000元,該村70個棚年收租金共28萬元。除此之外,在此務工的四五十個村民月平均工資達到4500余元。產業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增加,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邁出了強村富民、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
選優配強鄉村振興“領頭羊”。以“熟悉村情、致富帶動能力強”為原則,選配素質過硬、能力過硬、團結務實、有擔當的村“兩委”班子,定期組織開展培訓,制定發展思路,提升業務能力,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今年以來,組織支部書記外出觀摩學習2次,開展“擂臺比武”3次,通過“走出去”和“比本事”,不斷增強做好工作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創新支部結對幫扶。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立足軟弱渙散村整治,創新實行支部結對幫扶政策,先進村聯系后進村黨支部,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定點幫扶,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共謀的良好格局,為產業振興蹚出新路子。沙潁河北岸的田口村,基礎薄弱,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原來的軟弱渙散村,通過與“四星村”結對幫扶,產業有了新發展。如今,該村近百畝的葡萄即將成熟上市;200余畝香椿樹成了群眾的發財樹。田口村的群眾正在沙潁河北岸描繪產業發家、勤勞致富的新畫卷。
發展特色產業,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新路徑。該站堅持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沙潁河經濟帶率先落地,立足林果蔬塘等特色資源,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促進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高效流動。
果樹種植增動力。積極打造了500余畝以葡萄、梨樹、蓮藕為主的優質經濟作物,帶動就業120余人,走出了一條發展林果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特色種植固支撐。充分利用土壤、氣候等資源優勢,積極引進羊肚菌種植產業,目前已栽植大棚90余座,預計每座大棚(一畝地)能產鮮羊肚菌1000斤左右,產值可達10萬元以上,帶動群眾就業140余人,當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和基地務工,不僅學到了種植技術,還解決了增收和就業難的問題。
驛站民宿提特色。圍繞“農旅度假+生態度假”,著力發展生態休閑體驗式農業和農家樂式旅游產業。位于沙潁河沿線的潁水曉畔驛站項目計劃總投資6000萬元,占地166畝,現已完成驛站餐廳、親子營地、研學采摘、休閑垂釣、房車露營地、停車場建設。每逢周末,三五成群的家庭親子游讓這里人氣爆棚。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達4.8萬人次,帶動就業200余人。
“下一步,我們將發揮區位和農業農村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努力實現村美、民富、產業旺,譜寫新時代以農興產、以產強鎮新篇章。”淮陽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新站鎮鎮黨委書記王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