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貼心民警”馬玨:打擊犯罪“有技術” 化解矛盾“講藝術”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猛 通訊員 任君簫 何強
派出所直接面向廣大群眾,是展現公安機關工作作風的前沿陣地。西華縣艾崗鄉位于西華、扶溝和許昌市鄢陵三縣兩市交界處,人員密集復雜。民警馬玨是艾崗派出所的指導員,他在破獲案件打擊犯罪上“有技術”、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上“講藝術”,處處為群眾著想,事事把群眾放在第一位,深受群眾喜歡,群眾稱贊他為“貼心民警”。
8月12日,有女子報警稱手機被偷。馬玨迅速到達現場,調取監控發現該女子手機并非被人偷走,而是掉在地上后,被一位老太太趁四下無人撿走藏起。馬玨還找到一張老太太的正面照片,他將照片發到村干部微信群里讓大家辨認,但是大家都說不認識,案件一時陷入僵局。最后,馬玨通過技術手段識別出老太太為許昌市鄢陵縣陶城鎮村民王老太。8月13日,馬玨身穿便衣來到王老太住處,主動搭話,夸贊王老太為人和氣、院子干凈,王老太高興地給他讓座、倒茶、切西瓜。馬玨趁機問王老太最近有沒有到艾崗趕集,老人主動說8月12日趕集撿了一部手機,找不到失主只能帶回家。馬玨并未點破王老太貪占小便宜的事實,而是肯定了老人的拾金不昧行為。
事后馬玨說:“如果我不講究工作方法,直接穿警服向老人索要手機,老人很可能出于害怕扔掉手機。到時不但手機拿不回來,老人在鄰里也落個壞名聲。現在的結果是老人高高興興交還了手機,失主的手機失而復得,大家都很滿意。”
調解“小矛盾”,需要“大藝術”。前不久,馬玨在走訪時得知,轄區某村村民張某建新房時,將后屋檐留得偏長。這樣雨水不會淋到自家墻上,卻都澆在了屋后李大嫂家的必經之路上,嚴重影響了李家人的出行。李大嫂找到張某,要求張某必須將房檐改掉。張某舍不得動新蓋的房子,兩人大吵大鬧,互不相讓。李大嫂認為張某欺負自己一個女人在家,于是給在外地打工的丈夫打電話,要他回來給自己撐腰。李大哥乘高鐵趕回來后直接到張某家要說法,兩家人吵成一團。
有人悄悄把這件事告訴了正在巡邏走訪的馬玨,并說出了心里的擔憂:“在農村,鄰里矛盾一般不愿意經官、不輕易報警,公家介入后,鄰里之間就徹底傷了和氣了,或結下私仇。但是如果不找人管管,我又怕兩家人從動嘴變成動手。”
馬玨了解情況后,找到李大嫂勸說:“遠親不如近鄰,你丈夫在外打工,家里有啥困難還需要前后鄰居幫忙。”馬玨還舉了一留守兒童夜間突發疾病,家里老人年邁無力,幸虧鄰居幫忙將小孩及時送醫,才救回一條命的例子。之后,他又單獨找到張某勸說:“咱家屋檐確實比別人家長,后面鄰居有點兒意見也是正常。其實,屋檐長點兒短點兒效果都差不多。咱們就跟別的鄰居一樣長,也省得別人看了對咱們有誤解。”他把兩家人的思想工作做好后并不出面,由兩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把屋檐改短,鄰里關系恢復如初。這樣一來既維護了兩家人的面子,又切實解決了矛盾。
馬玨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說:“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即便有些看上去不太好的,也許是一時糊涂,也許是爭一時之氣。如今,我們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弄清事實、解決問題很容易。但是怎么把問題解決好,讓群眾更滿意,這就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為民服務小小的進步,能大大提高百姓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基層派出所破案需要技術,服務群眾是門藝術,二者都值得去精雕細琢。唯有這樣,才能把黨的宗旨真正落到實處。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