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養牛場 富了幾個村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亞楠
“快看,這兩頭牛在斗架,這是它們的一種娛樂方式。”
9月20日上午,在太康縣馬頭鎮綠洲農牧有限公司大棚內,兩頭體型龐大的牛頭對頭、角對角相互較勁,不時發出“哞”的叫聲。棚內的其他牛,或是低頭吃草,或是抬頭張望,或是臥在地上,悠閑地甩著尾巴。
“我們采取小圈散養的模式,適合規模養殖,養出的牛肉質更好。”太康縣馬頭鎮綠洲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輝表示,目前公司存欄的品種牛主要是西門塔爾牛,這種牛生長快、抗病能力強,肉品等級高,在市場廣受歡迎。
李輝今年46歲,年輕時在外創業,生產經營電子產品。2016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李輝放棄在外多年的打拼成果,只身回到家鄉創業。
從電子產業到養殖業,跨行業轉型,李輝走了不少彎路。作為養殖業的“小白”,他購買的第一批60只小牛犢,因養護不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死了40多只,這讓李輝大受打擊。隨后,李輝自學養殖技術,四處參加培訓,與同行交流,如今已是養牛領域的“牛專家”,通過牛的狀態就能判斷牛是否生病。
“養牛是一門大學問,不同階段的牛所使用的飼料不同,要根據牛的具體情況來定。”在飼料生產車間,3臺配料機正在“嗡嗡”地工作著。“育肥前期,飼料中要含有多種氨基酸,可以提高牛犢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育肥后期,飼料中要含有微生物制劑和復合酶制劑,可以有效調整牛的胃腸道功能,使牛快速增重。母牛的飼料里要有哺乳預混料,可以使母牛快速恢復因生產而受損的身體,同時滿足哺乳所需要的營養。”
為了降低肉牛養殖成本,提高飼喂水平,李輝大力推行“糧改飼”政策,每到秋收季節,李輝都會跟農戶積極對接,大量收購青貯玉米。一方面可以解決秸稈污染環境和防火兩大問題,另一方面,喂出來的牛肉品質更高,肉質更鮮。
“我今年種了10畝的青貯玉米,每畝1200元賣給了李輝,省去了收割、翻曬、搬運等環節,利用省去的時間我在這里做零工,一天能有100元的收入。”在配料間,正在準備飼料的村民王新峰告訴記者,村里不少人和他一樣,將青貯玉米賣給李輝,然后在這里打工。“有的人懂點技術,一個月能拿7000元。”
目前,綠洲農牧有限公司可存欄肉牛1200頭,年產值3000萬元,預計中秋節前后能出欄100頭,年底能出欄300頭。作為馬頭鎮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李輝也承擔著馬頭鎮鄉村振興的重任。
“有6頭母牛下個月就該下崽了,算上這一批,這些牛一共下了30多只牛犢。”在馬東村村民李磊家中,院落干凈整潔,沿墻的空地搭建了一個簡易牛棚,13頭膘肥體壯的母牛正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餐,“哞”的叫聲此起彼伏,很是喜人。“這十幾頭母牛都是在李輝那里購買的,他為我提供飼養技術,母牛產下的小牛犢,再賣給他,每只小牛犢能賣1500元左右。”
“我們大力推廣‘戶繁、企育、龍頭帶’的模式,為農戶提供母牛、飼料、技術等,全程保姆式服務,并簽訂回收犢牛合同,我們企業集中育肥,批量出售。”李輝介紹,這一模式,既解決散戶不懂技術、資金短缺、銷售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又增加了散戶的養殖收入。
近年來,太康縣馬頭鎮堅持把牛產業作為全鎮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按照擴量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強化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細化工作措施,扎實推進落實,全力打造現代綠色養牛大鎮。
在綠洲農牧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馬頭鎮存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有45戶,100頭以上的有15戶,500頭以上的有2戶,有效帶動1000多戶村民“念牛經、發牛財”。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戶養殖肉牛,打通肉牛交易渠道成為李輝關注的又一焦點。“下一步,我打算在我們鎮建造一個肉牛交易市場,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一個交易平臺,讓買賣雙方能夠及時準確掌握肉牛的品種、數量、價格等市場信息,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和風險。”李輝表示,通過交易市場,能夠暢通肉牛銷售渠道,幫助更多村民走向致富之路。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