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存審(862-924),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五代后唐名將。因被李克用收為義子并賜國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到后晉時其子符彥饒復歸本姓。符存審歷經百戰,未嘗敗績,曾經多次與后梁交戰并擊破朱溫、驅逐北漠契丹,與周德威齊名。在歐陽修所撰的《新五代史》里,符存審是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獲授國姓的眾人皆被記載為李姓。……[詳細]
[明](公元一三三四年至一四o四年左右)字士魯,太康人。約卒于明成祖永樂二年。至正二十六年(公元一三六六年)進士。知猗氏縣。洪武中,徵授禮部主事。歷遷福建參政,以廉慎聞。遣諭麓川蠻,卻其贈,又恐不受為遠人疑貳,用受;還至云南,輸之官庫。建文初,(公元一三九九年)拜戶部尚書。燕師入,越城走,為邏者所執。成祖詔復故官,尋敕以布政使致仕。既歸,郁郁而死。鈍著有野莊集六卷,《四庫總目》行于世。……[詳細]
巫馬施:(公元前 521~?年待考),字子期;魯國人,一說陳國人。著名 孔子的得意門生。巫馬施在孔子的弟子之中,以勤奮著稱。他比孔子小三十歲。據說,他曾執掌單父(春秋時魯國的一個邑),由于勤勤懇懇地工作,將該 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曾在魯國官為丞相,有治績。……[詳細]
前秦統一北方后,繼而向南擴張。太元七年,前秦主苻堅命其弟苻融為征南大將軍,密備舟師,欲順長江東下,會攻東晉都城建安(今南京)。時朝臣多反對,苻堅自恃國強兵重,夸口投鞭斷流,堅持攻晉。八年七月,苻堅強征90余萬兵力,分路南下,對東晉發動進攻,苻融等率軍30萬先至潁口(今安徽潁河入淮河口)。……[詳細]
胡綜(183年-243年),字偉則,豫州汝南郡固始(今河南固始縣)人。三國時東吳官員,擅作辭賦。少年避難江東,十四歲時在孫策屬下做門下循行,在吳郡與孫權一起讀書。之后陸續任職金曹從事、鄂長、書部。東吳將領晉宗判吳降魏,胡綜與賀齊生擒晉宗,加官建武中郎將。孫權進封吳王后,封胡綜為亭侯。……[詳細]
謝幾卿,陳郡陽夏人。曾祖靈運,宋臨川內史;父超宗,齊黃門郎;并有重名于前代。幾卿幼清辯,當世號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幾卿不忍辭訣,遂投赴江流,左右馳救,得不沉溺。及居父憂,哀毀過禮。服闋,召補國子生。齊文惠太子自臨策試,謂祭酒王儉曰:“幾卿本長玄理,今可以經義訪之。”儉承旨發問,幾卿隨事辨對,辭無滯者,文惠大稱賞焉。……[詳細]
謝超宗,陳郡陽夏人,南北朝宋著名的文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九年(432年),因謝靈運受到誣陷,全家被貶謫到廣州,當時謝超宗只有三歲。元嘉三十年(453年),父親謝鳳去世后,才得返回都城建康。勤奮好學,具有文才,盛得名譽,宋孝武帝大為贊賞:"超宗殊有鳳毛,靈運復出矣!"此為"鳳毛麟角"之由來。……[詳細]
應璩(190年-252年),三國時曹魏文學家。字休璉。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人。應玚之弟。博學好作文,善于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余篇,與應休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詳細]
陳胡公 本媯姓,名滿,字少湯,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詳細]
謝脁(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蕭齊文學家。 少有文才,《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先后做過豫章王蕭嶷太尉行參軍、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又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八友之一。……[詳細]
謝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大臣,謝裒第五子,太保謝安之弟。最大功勛是統領謝玄等人為東晉于淝水之戰戰勝前秦。……[詳細]
謝混(379年-412年11月1日),字叔源,小字益壽。 東晉大臣、文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會稽內史謝琰幼子,太保謝安之孫,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