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蔥歲月,菁菁校園;同窗情深,友誼綿綿。但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因各種原因欺凌同學,給被欺凌者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13歲的小樂是一名初二學生,其母親把她帶到市第六人民醫院醫生魏海燕面前時,小樂已出現明顯的抑郁癥狀,精神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易煩躁、輕生。
一個月前,小樂突然被幾個高年級的同學堵在空教室里威脅、謾罵、圍毆,原因竟是其中一個學生懷疑小樂挑撥她和另一名女生的關系,小樂被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不敢吱聲,更不敢反抗。欺凌者“教訓”小樂半個小時后才解氣離開,離開前威脅小樂不準告訴家長和老師。
這件事對小樂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每天都擔心被人欺負,小樂整天精神緊張,心慌、易驚,后發展為經常性失眠、情緒低落等,進而常常獨自一人在房間里哭,持續性頭暈。
家人發現小樂情緒反常后,增加了對小樂的關心和安慰,但一段時間過去,小樂依然無法走出陰霾,感覺活著沒有一點意思,甚至嘗試去藥店買藥自殺,被家人發現阻止后依然嘗試割腕自殺。
小樂父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遂陪小樂到市第六人民醫院早期干預科就診。經主治醫師魏海燕問診、檢查,確診為“抑郁發作”。
入院后,魏海燕基于小樂的經歷制訂治療方案,通過心理治療慢慢開導小樂,利用藥物疏肝解郁膠囊、富馬酸喹硫平片穩定和改善小樂的抑郁情緒,并幫助小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鼓勵小樂多參加娛樂活動和各類運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治療,小樂的心里慢慢照進了陽光、放下了心中的芥蒂,隨之情緒、睡眠也比以前好了。
我們遇見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魏海燕說:“校園欺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甚至是司法部門共同努力規避此類事件的發生,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欺凌現象,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認真對待。”
魏海燕表示,要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有些家長平時要求孩子一味順從,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在學校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如果事態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家長應采取行動,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要鼓勵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際關系,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園欺凌,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際關系的能力,這對校園欺凌能產生緩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