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明確”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九
新華社記者 劉華 伍岳 朱超 馬卓言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以“十個明確”系統總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涵,其中之一是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國際風云變幻,把握歷史前進方向,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為人類發展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2月5日至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同來華出席第24屆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密集會晤,一個關鍵詞被國際政要們反復提及——
“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對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發展倡議”,一個蘊含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寶貴經驗的全球化表達,自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短短數月間,在國際社會凝聚起強烈廣泛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這個倡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產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
從“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到“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兩個“不掉隊”,讓世界看到了一位大黨大國領袖的歷史擔當與人民情懷、天下情懷。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在全球坐標系中的位置發生著深刻變遷,中國同世界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
新形勢下,應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處理中國同世界的關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思考的重要課題。
“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
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并就新形勢下不斷拓展和深化外交戰略布局提出要求;
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用“十個堅持”深刻闡述其主要內容,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時代價值愈發凸顯。
2021年8月,美軍撤離阿富汗,給當地人民留下饑餓與貧困,為地區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大家是命運共同體,也是安全共同體。關鍵時刻應該共同發揮作用,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穩定。”出席上合組織和集安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阿富汗問題聯合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就阿富汗問題提出3點意見建議——推動阿富汗局勢盡快平穩過渡;同阿富汗開展接觸對話;幫助阿富汗人民渡過難關。
隨后,中國一批批糧食、物資、新冠疫苗運抵鄰國阿富汗,為當地人民紓憂解困、雪中送炭。
積極參與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緬甸、中東、敘利亞等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成為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推動五核國發表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新時代中國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始終做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
2021年11月,上海,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背景下,進博會擁抱八方來客,尤顯可貴。
連續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傳遞出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鮮明信號——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
連年舉辦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將自身發展同各國共同發展結合起來,與世界共享發展新機遇。
踐行新型國家相處之道:“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這是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份外事活動日程表——
9月2日,9:55,會見蘇丹總統巴希爾;10:20,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10:45,會見毛里求斯總理賈格納特……從早到晚,一天11場雙邊會晤,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
“盡管納米比亞只是一個小國,但中國領導人說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們彼此相互尊重,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談及中非合作,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由衷感慨,“有什么理由不歡迎中國這樣的國家?”
在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歷史”的今天,國家間互動愈發頻繁,國際關系應遵循什么樣的規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基于對國際大勢的準確把握,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與發揚,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地提出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國際關系向何處去”給出中國答案。
2022年2月,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中俄元首舉行“新春之會”,這也是近年來兩位領導人舉行的第38次會晤。
此次會晤,雙方發表兩國關于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集中闡述中俄在民主觀、發展觀、安全觀、秩序觀方面的共同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
擁有更多的資源、具備更強的能力,大國之間和睦世界才能和平,大國相互合作才有全球發展。從兩國最高領導人頻繁會晤到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全方位推進,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從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到明確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系三點原則,強調要把穩舵,使中美兩艘巨輪迎著風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從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到推動金磚合作走穩走實走遠……中國致力于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深刻闡述中國的國際關系觀:“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
在中國對外交往中,發展中國家歷來處于基礎性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
2021年11月29日,一則新聞引發廣泛關注——
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正是為了確保疫苗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推動彌合“免疫鴻溝”。
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正確義利觀凝練著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發展同發展中國家整體關系的基本原則,豐富著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的深刻內涵。
從正確義利觀到真實親誠對非工作方針,從中非合作論壇到中國-拉共體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始終不忘自身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底色,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是提出者、倡導者,更是推動者、踐行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作為國家主席先后出訪41次,足跡遍及五大洲69國,在國內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接待來華訪問的國際政要數百位,引領中國同各國攜手并進、合作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說:“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獲是‘朋友圈’越來越大。”
攜手開辟人類光明前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就任國家主席后,首站出訪俄羅斯,向世界提出重大理念——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重大課題的深邃思考,是對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給出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從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載入黨章和憲法,到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已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2015年9月,紐約聯合國總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兩個“共同”,凝聚著全人類的最大公約數。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價值層面進一步深入,內涵愈發豐富。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元首外交定向把舵、砥礪前行——
雙邊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同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等國領導人深入溝通,凝聚共識,倡導中國同有關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
地區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在重大出訪、主持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場合,分別提出打造周邊、亞洲、亞太、中國-東盟、上合組織、中國-中亞、中非、中阿、中拉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
全球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倡議構建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衛生健康等命運共同體,得到各方積極呼應。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應者云集、各方共商共建共享——
2022年2月6日,北京,中國同阿根廷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至此,同中國簽署相關合作文件的國家增至148個。
“‘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自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8年多時間,世界上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同中國就此達成合作共識。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也是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貢獻智慧力量、展現大國擔當——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爭、殖民、劃分勢力范圍等方式爭奪利益和霸權逐步向各國以制度規則協調關系和利益的方式演進”“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事關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而且事關給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定規則、定方向”……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投票權躍居第三位,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新時代中國已從全球金融體系的普通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從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一場場主場外交,記錄著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歷史進程。
“讓我們攜起手來,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202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發出呼吁。
為民族復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將不斷開創新局面、開辟新境界,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