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人大代表、周口市委書記張建慧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勝昔
“周口是人口大市、生源大市,如何將人口‘數量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讓人人皆可成才,是歷屆周口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周口市委書記張建慧告訴記者,為順應發展大勢,回應現實需要,周口堅持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把人口負重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為周口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周口市委、市政府空前重視職業教育,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先后出臺《周口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若干意見》《周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將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全面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在“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中走在前、作表率、當標桿,職業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駛入快車道。
高歌猛進創建高職院校。張建慧代表說,周口市堅持以高職院校創建為主抓手和突破口,在學校建筑用地、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傾斜政策給予支持,奮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30所,其中高職院校5所、中等職業學校25所;擁有專業186個,專任教師5244人,在校學生10.4萬人,年培訓能力20萬人次以上;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對口升學率達到96%,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
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周口市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新進展,涌現了一批好典型。沈丘縣和淮陽區職教中心都與當地產業集聚區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共建專業、協同育人、實訓就業、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形成了育人共同體,拓展了辦學空間,優化了育人機制。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建立大學生科技園有限公司、翱翔眾創空間,與50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廣的就業渠道。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在招生政策上增加對口專業的招生名額,在專業設置上充分考慮與中職專業的關聯性,在教材編制上銜接中高職課程等。同時,周口市圍繞現代農業、臨港經濟等領域,增設或升級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無人機操作、農林等特色專業,采取 “撤、并、轉、建”的方式,引導職業院校合并淘汰不適應實際需求的專業。
就業模式不斷創新。周口市強化校企合作,鼓勵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結合的發展機制,引導教育資源向產業集聚區集中,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探索“企業+職業教育”模式,強化應用技術技能培訓,實施訂單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截至目前,全市校企合作項目60個,年培訓人數達270萬人次,形成了海燕技工、項城防水、西華的哥等一批國內知名勞務品牌。全市職業教育學校本著立德樹人、個性發展、適應市場、訂單培養的辦學理念,呈現了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周口市還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提升支撐區域經濟能力和貢獻份額,采取針對性強的多元化培訓模式,強化教育職責和培訓功能,舉辦精準脫貧技能培訓班,服務鄉村振興。2016年以來,全市職業院校累計向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15.61萬人,先后培訓貧困人口65501人,培訓農民工2.79萬人次、企業職工2.05萬人次、創業人員5500人次,基本滿足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工和創業者創業的需求,有效服務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優化升級,實現了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富裕一片的效果。
群眾職業技能持續提升。“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張建慧代表說,2019年以來,周口把職業技能提升工作作為人社工作的“重頭戲”,啟動“人人持證、技能周口”建設,督促企業履行《河南省職業培訓條例》規定職責,健全職工培訓制度,大力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指導全市各技工院校、職業學校緊密結合周口市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產業等主導產業和安鋼建設、富士康投產、臨港經濟等重點行業企業發展,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等培訓,擴大高技能人才供給。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4.9萬人次,支出技能提升資金9936萬元,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養1436人,為37.8萬余人頒發了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為周口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實用型技術人才,使得周口職業教育的名片更加響亮,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張建慧代表說,“十四五”期間,周口市將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機遇,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等實際,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快推進高等職教園區建設,實施職業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行動,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打造形成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高質量實現“人人持證、技能周口”。(原載于2022年3月5日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