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2022年3月4日的《周口日報》6版“沙潁文藝”刊登了張銀芳的《老宅·新屋》。讀之觸動心弦,感慨萬千,多次淚流滿面。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往事,仿佛回到昨日,回到故鄉的土路,回到老家的宅院,父母的音容笑貌宛若在眼前。
故鄉的老宅是我們年少輕狂時一心想離開的地方,是我們年過半百的人想回去卻因種種羈絆回不去的地方。
故鄉的老宅,是年夜飯桌上的一碗水餃,是清明掃墓時的一疊紙錢,是端午節的一把粽葉,是中秋節的一輪明月和一個老式月餅。老宅藏著我們年少時的夢想,老宅記憶著我們年輕的憂傷,老宅寄托著我們年長人的靈魂、思想。
老宅是擺渡我們遠行的船,在船篷中有溫暖我們的父母,有親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有兒時形影不離的玩伴,有勾起我們回憶的一件舊衣服、一張老床。
在老宅上建起的新屋,飽含著我們對父母的尊重、體貼、關照和孝義。新屋的建設過程是我們對故鄉老宅情感的傳承。
新屋像遠行兒女春節回家的一張車票,新屋像父母手中的風箏線,把我們一只只放飛的風箏緊緊拽在手中。
感謝老宅,留住了鄉愁,勾起了我們對父母的無限思念。老宅就是我們遠行人內心深處的家,就是我們旅居外地人的根和魂。
感謝新屋,寄托著遠行兒女不忘初心的家鄉情懷,寄托著我們對父母無限的感恩和深深的愛。
老宅、新屋就像我們偶爾吐露出來的一句鄉音,記錄著我們從哪里來,也指引著我們往哪里去。
一個國家要有傳承,一個民族要有創新。我們只有不忘來時的路,才能走好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