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文昌中學社團活動側記
記者 劉華志 王珂 文/圖
“我報的是科技社團。”
“我報的是文學閱讀社團。”
“我報的是羽毛球社團。”
……
“以前作業多得做不完,現在作業在課堂上就完成了,這樣我們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后,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選擇感興趣的社團。我在科技社團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科學的奧秘,制作一些科技小作品。”周口市文昌中學八(2)班學生于思文談起“雙減”后的變化,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走課程化道路,高度重視社團育人
走進學校科技館,科技社團的學生在楊建華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思考月球車的制作步驟,將一個個零散的部件組裝成完整的月球車模型。在該校科技館青少年科普研究中心作品展覽區,有序地擺放著科普老師和同學們制作的密碼箱、月球車、火箭發射模型、雷達模型、電磁炮、特斯拉線圈、電動機模型、機器人、機器手臂、密碼編程箱、掌控板、3D打印……琳瑯滿目的作品讓人驚嘆不已。
校長徐其運說:“學校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扎實推進‘五育并舉’,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多措并舉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就如何落實“雙減”政策,副校長趙志偉說,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教師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做到每節課準備充分、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高效課堂,保證學生“吃飽”“吃好”。二是素養提升多樣化,社團活動課程化——學校社團課,開設有德育活動、勞動體驗、科學探索、中英文學、體育和美育等近30門課程,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在“興趣超市”找到了人生航標。
“要實現社團育人功能,就必須走課程化的道路,讓活動有明確的目標、周密的計劃、實在的內容和接受評價的標準。”徐其運在談及社團發展時說,定時、定地、定人、定內容、定制度,讓社團活動“課程化”,實現良好的“閉環效果”。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要聽取師生的意見,讓活動有效開展。
“走班”選課,打開個性化興趣之門
將社團活動作為課堂的延伸,文昌中學實行“學生走班+教師走課”模式,提倡校盡其能、人盡其才、形式多樣。勞動社團課教師史舒暢說,讓有同樣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人多點子多,問題探討有深度,知識面更寬。教師能拓展寬度、延展深度,學生也能有更大的動手操作空間。同學們紛紛表示,時間短,不想離開社團課堂。
“我特別喜歡打籃球,小學期間就經常打,到中學后打球的時間都靠‘擠’,很不過癮。自從參加籃球社團,我有更多的時間打籃球了。”七年級B部籃球社團的七(14)班學生鄭凱陽感慨地說。
“孝親作業”,厚植學生成長底色
幫父母掃地、做飯、洗碗,給家長洗腳,看望老人……一項項“孝親作業”成為學生的必做作業,同學們通過微信群曬圖互相激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文昌中學建校以來始終堅持開展“放假不放手,孝親我先行”活動,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漫步校園,漢服社團的學生飛針走線,閱讀社團的學生分享著讀書的快樂,航模社團的學生在為一個小小的設計反復討論,綠茵場上的學生在吶喊、助威聲中進行著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