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珂
“孩子的強迫癥狀有了很大改善,學習生活恢復了正常。太感謝您了,魏主任。”近日,小明的父親對周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早期干預科主任魏海燕說,小明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校園。
小明是一名高三學生,三個月前到周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早期干預科門診就診。魏海燕接診后,對她一雙洗得通紅的手產(chǎn)生了深刻印象。小明雙手手背干裂、發(fā)紅,還有很多紅點,隱隱可看見血絲。經(jīng)過問診和一系列檢查,魏海燕將小明以“強迫狀態(tài)”收入早期干預科病區(qū)。
剛到病區(qū)的時候,小明腳上總裹著一個鞋套,不愿穿病號服,不睡病床,即使和她說這是剛剛消過毒的衣服、床單、被套,她也不愿意碰。每次睡覺前,她都要用濕巾把書桌擦好幾遍,再鋪一層衛(wèi)生紙,躺在上面睡覺。
小明為何會有這些行為呢?半年前,小明的媽媽因為生病一直臥床,爸爸工作忙,于是照顧媽媽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喂水喂飯、洗頭洗臉、擦洗翻身、清理大小便……小明從小就愛干凈,照顧媽媽的時候就更注意衛(wèi)生了,每次照顧媽媽起居前后都仔細洗手,房間里也一塵不染,小小的臥室里一點異味兒都沒有。在小明細心的照顧下,媽媽的病情很快好轉(zhuǎn),但小明卻在這期間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覺得任何東西都有細菌,非常害怕感染上新冠病毒,東西擺放亂一點,就要重新擺放,然后反復洗手,不然就會很煩躁,甚至大發(fā)雷霆。
魏海燕根據(jù)她的癥狀,在讓其服用藥物的同時,采取認知觀察療法,耐心溝通,和小明一起分析她的行為,同時配合暴露療法來改善她的癥狀。從剛開始的摸床鋪、疊被子、穿病號服開始訓練,循序漸進進行治療。
“強迫狀態(tài)”的患者,除了接受醫(yī)院方面的治療,回到家中,如何進行家庭護理呢?為此,魏海燕給出了幾條建議:一是理解為重。二是及時安慰。三是定期復診。四是挫折教育。五是適量運動。六是規(guī)律作息。七是家庭預防。
魏海燕表示,作為家長,應當為孩子構建一個穩(wěn)定、安全、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打架等,不應過分苛求孩子,生活處事可以更具彈性,注重相互間的溝通,促進其構建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