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喬小納 張志新
“不中,不中!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加入!”
一年不到,項城市丁集鎮東街行政村村民金現中的態度變了。
“中,中!還得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呀,比我自己種地時掙得多了!”
從“不中”到“中”,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該村合作社入股的508畝土地在2022年夏糧收獲后,單季小麥收入91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0余萬元。東街村總面積1.3平方公里,轄1個自然村5個村民組,178戶1050口人,單季40余萬元的村集體收入可謂是歷史性突破。6月3日下午,市委書記張建慧來東街村調研時強調,探索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群眾致富增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激發了黨員干部活力,增強了組織凝聚力,是一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實事,要認真總結推廣。
耀眼的成績,是哪些力量促成的呢?6月4日一早,記者來到東街村尋找答案。
獲得感: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
基層政權的穩固,有賴于一定的物質基礎。如果村集體經濟“空殼”、服務空白,政治就會“空殼”,黨在農村的執政就會“空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沒有集體經濟,村“兩委”難為無米之炊,老是想著等靠要,逐漸就會失去在群眾中的威信,發揮不了引領作用。
基于這層認識,2021年7月,東街村黨支部書記劉俊華找到丁集鎮黨委副書記衛新華,談起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想法。聽了劉俊華的描述,衛新華說:“以往成立合作社,要么個人牽頭,要么企業牽頭,黨支部領辦以前可聽都沒聽說過呀。”“我是看了《塘約道路》這本書后才有的想法。塘約村本來是貴州的省級貧困村,走上‘黨建引領、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的道路后,短短兩年就一躍成為小康村,村民收入、集體收入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雖然當村支書的時間不長,但從小是在東街村長大的,知道村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地,如果能把黨支部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起到引領作用,把土地歸攏起來利用好,那村里的集體經濟就盤活了,村里的事兒就好辦了,村民的生活就富裕了。”劉俊華答道。
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后,東街村黨支部班子成員連續召開了好幾次會議,商討怎樣取得村民們的支持,最終拿出方案:把全村人分為3類——在外打工人員戶、在村孤寡老人戶和在村壯勞力種地戶,按照每戶、每人的實際情況上門溝通,把加入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的好處講給他們,然后本著自愿原則,讓村民自己做決定。
在外打工人員戶和在村孤寡老人戶是最樂意入社的,因為在外地的村民無法顧及土地,孤寡老人沒有力氣種地。一聽說黨支部要管他們的地,施肥、澆水、收割等等這些都有人操心,成本還比以前低,而且他們能按土地入股,每季分紅,收入比以前高,稍微一盤算就欣然同意了,紛紛簽訂入社合同。
可在村壯勞力種地戶因為本來就是自種自收,對加入合作社顧慮重重。直到2021年9月,項城市第一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項城市金麥穗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東街村成立,劉俊華和黨支部班子成員還在輪番做他們的工作。彼時,仍有4戶不愿意入社,金現中就是其中之一。
“叔,你自己種地,一年一畝掙多少錢?”劉俊華問他。
“好的時候,600多元吧。”金現中答道。
“掙少了。雖然咱們合作社是自愿加入,但在你做決定前,咱們得把賬算清楚:進社后每畝土地每年至少收入800元,無論風調雨順還是旱澇災害,800元是保底收入,參與分紅的,每年至少收入1000元以上。叔,你看,是不是入社比自己種劃算?”
“俊華,你來跟我說好多次了,咱們村黨支部領導也來找過我,還有已經退休的老支書,都輪番做過我的工作。我明白,知道你們想帶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你們這么辛苦我都看在眼里,看你們算的細賬我說不動心是假的,可我這心里就有個疙瘩:以前我的地流轉給鄰村的合作社,一直到我退出來一分錢沒見,說實話,心里真有陰影……”金現中想起陳年舊事,搖了搖頭。
“叔,這個你放心,我們是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共產黨員說話算話!說是800元,到時候不論發生什么,有虧損我們黨員扛著,每畝800元的保底一定給你們!”
東街村黨支部成員的誠懇與堅持感動了金現中,他選擇了相信,加入了合作社。本來預期一年能實現村集體收入30多萬元,可今年夏季小麥大豐收,總賬一歸攏,發現一季就實現村集體收入40多萬,超出預期,也便有了開頭金現中喜笑顏開的一幕。
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生態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東街村黨支部不斷動員村民將已確權登記頒證的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到合作社,推進資源變資產。合作社采取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的“六統一”經營模式,實行農作物的耕種、植保、收割一條龍服務,實現土地資源由“分”到“統”,確保群眾豐產豐收。
東街村計劃將上級扶持村集體經濟的50萬元資金改為股權投資,量化為村集體和受益農戶股金,參與對接社會資本的股份合作,努力實現財政資金持續性助農增收,促進資金變股金。目前,金麥穗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廣的玉米、大豆套種技術頗有成效,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又增加了大豆種植,這讓老百姓多賺了錢,讓糧食更安全,也是市委書記張建慧來此調研時給予充分肯定和進一步勉勵的做法。此外,合作社還在尋找合適場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工廠,著力打造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特色產業種植產銷基地。為加快加工廠建設步伐,促其良性運營,合作社提出村民可以以現金形式入股,同時積極與企事業負責人溝通聯系,動員工商資本入股加工廠,爭取用最快速度集齊資金,建立起金麥穗種植合作社農產品深加工工廠。
按照合作社入股協議,農戶通過土地、資金入股成為合作社股東,入股農戶除了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土地政策性補貼外,還可分享合作社經營發展的紅利。后期不管增加現金投入還是土地面積,均保持分紅比例不變,讓農戶得到實實在在入股收益,實現農民變股東。與此同時,合作社按照現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制度,建立規范的合作社會計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嚴格貫徹勤儉辦社、民主理財的方針,嚴格審批制度,開支要有預算,正確處理積累和分配的關系,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杜絕鋪張浪費。對合作社盈余按照公益金、公積金、勞務、股金、土地分紅順序進行分配和提取。
目前,為讓農民利益最大化,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同向而行,按照現有受益,東街村計劃提取20%公益金8萬元,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文化、人居環境、公益事業;提取5%公積金2萬元,增強服務功能,擴大生產規模和彌補虧損;提取35%公積金14萬元用于現金股分紅;提取5%公積金2萬元用于勞務工保底后再次分紅;提取35%公積金14萬元用于推進土地入股,在每畝保底分紅800元的基礎上,實現二次分紅近300元。
現在,該村178戶群眾的土地全部進社入股,鄰村110戶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土地入股合同,種植面積近千畝。東街村充分發揮挖掘自身資源優勢,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土地入股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采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種植,增強抵御災害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和群眾利益相鏈接的多方共贏機制,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幸福感:讓廣場舞在村里跳起來
其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劉俊華上任以來的“第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是下功夫提升村民幸福感。凝聚起的民心,是集中力量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基礎。
2020年底,“兩委”換屆選舉前,東街村年近七旬的老支書找到當時在做皮革生意的劉俊華。“俊華呀,現在有規定,‘兩委’換屆得讓年輕人上。我老了不沾了(方言,意為沒有能力了),你是我看著長大的,人實在,又有材料(方言,意為有本事),回來吧,村里需要你呀!”
看著面前言辭懇切的老支書,想起從小在村里的生活和做生意時鄉里鄉親對他和父親的幫助,劉俊華回答:“中!”
2021年3月,“兩委”換屆選舉后,劉俊華上任了。他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給村里建個像樣的小廣場。“村里有塊廢地,好多年了,荒著怪難看。加上村里一直沒廣場,有喜歡跳廣場舞的婦女們沒辦法,得去外村跳,可畢竟不是在自己村,很多時候得等本村的跳完了,她們才能去。既然回來了,鄉親們選我當了支書,我就得為大家辦些實實在在的事,所以就用這塊廢地,我自己墊資,先把廣場建起來,解決村民們跳廣場舞的問題。”劉俊華說。
現在的東街村小廣場,不止承載著跳廣場舞的功能——它還是籃球場,地上鋪了防滑墊,防撞防磕,顏色還美觀;它還是紅歌嘹亮的地方,每天早上六點,村里的退休老教師在廣場上彈琴,村民自發前來高唱紅歌,從《東方紅》唱到《映山紅》,從《我的祖國》唱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著旭日東升,東街村村民在新廣場上舞出新生活,唱出幸福感。
安全感:讓黨建堡壘在二維碼上立起來
解決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問題,凝聚起民心后,幾乎在申辦合作社的同時,2021年7月,劉俊華燒起“第二把火”——把村里的黨員凝聚起來,真正形成黨建堡壘。黨建強,后盾足,村集體經濟這“第三把火”才會越燒越旺。
作為勞務輸出村,東街村在過去經常出現黨員不在家、開會聯系不到人、班子渙散的情況。村里連多少黨員都不清楚,何談建立基層黨建堡壘呢?結合東街村實際情況,劉俊華先是統計村里的黨員總數,后又自費兩萬元與軟件開發公司合作,在微信上設置小程序,創新性地給全村40名黨員每人設置一個二維碼,向全村公示。
在東街村的黨員公示墻上,記者隨手打開微信掃了掃一名黨員的二維碼,很快一個干凈明快的界面彈出來,黨員基本情況、聯系方式、黨員聯四鄰情況、為民辦實事情況、積分情況、星級情況等一目了然。據劉俊華介紹,全村最小的黨員叫劉思遠,“95后”,因為上學沒有在家,黨員聯四鄰都是其家人在幫忙做,在幫扶老人和疫情防控上起了很大作用。
二維碼是東街村為黨員量身打造的量化積分管理系統,按照“10+X”的模式(“10”即基礎積分,“X”即加分和扣分)實行十分制考核管理。基礎分主要考核黨員履行基本義務的情況,包含黨員參加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專題討論、組織活動、完成自學任務、按時交黨費、發揮先鋒作用等計分項目。加分項主要包含義務參加村服務、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累計捐款等11個項目,分值根據實際表現進行增減。減分項主要從村容村貌、公共秩序、村居建設、文明道德、綜合管理及其他違反村規民約及公序良俗的表現等6個項目,制定詳細的減分細則。
對于采集積分,東街村有流程制度。成立積分管理機構、積分議事會,經過公推公選,由公平正直、熟練操作電腦的干部負責積分信息采集、記錄、認定、計算、申報等工作。在積分采集過程中,嚴格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信息采集員征集—村級議事會認定—集中公示—加減積分”的程序,結合黨員自評及干部群眾反映情況,對照積分內容和標準,逐項核實確定黨員加分項、扣分項,客觀、公正、全面地采集積分信息。
對于考核結果,東街行政村黨支部規定,黨員累計積分10分以上為一般,累計積分在20分到30分之間為良好,累計積分在30分到40分之間為優秀,累計積分40分以上為典范。黨員積分狀況實行“十星”評定管理辦法,根據黨員年度積分值,評定年度星級黨員,評定結果與兌換相應生活物資、享受各項激勵政策、評選“兩優一先”等掛鉤。預備黨員被評“五星級”及以下的,延長預備期或取消預備資格;被評“三星級”及以下的,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資格,嚴把黨員發展準入關、質量關,進一步加強村內黨員隊伍建設。
為詳細了解東街村黨員管理情況,記者微信采訪了劉思遠。他說當得知村里要給自己設立二維碼時,很開心,這讓在外地求學的他很有歸屬感。“現在在外地,由家人代我履行黨員責任和義務,不久后我會回村,村里培養我成才,我是一定要回報的!”劉思遠說。他特別感激的是剛開始大學生活、人生地不熟的時候,村里會經常給他打電話問有沒有生活上、經濟上的困難,更會在他迷茫的時候給他指引方向。當時劉思遠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中共黨員。經過不懈努力,他終于在2018年12月5日正式加入黨的隊伍。劉思遠還說,以前放假回家,不論是扶貧救助還是疫情防控,他能做志愿者就做志愿者,能幫就幫,每一次都讓他深刻理解到黨員的責任,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里、為國家不遺余力地貢獻青春。
就這樣,東街行政村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率先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以分類為基礎,量化為依據,動態管理、注重實效,用二維碼管好“大隊伍”,用科技力量構筑起堅實的黨建堡壘。
“眾人拾柴火焰高”,現在的東街村黨建強、民心齊、經濟旺,村容美觀、道路整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讓東街村黨支部不斷燃燒工作熱情、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源動力,是學習!除了《塘約道路》,劉俊華還推薦了《鄉土中國》《最新農村黨支部書記工作:規程方法與案例啟示》等書籍,黨支部成員都在“學習強國”APP上比著學。劉俊華說:“我是1975年的人,高中畢業,去年回村當支書,整個東街的擔子、全村人的生計壓在肩上,黨的工作又非常考驗人的能力和素質,不學習不行呀!”東街村的小廣場旁,是新建的公益圖書室,租用的是在外打工村民的房子,圖書來自鄉賢捐贈和黨支部籌措。每月10日的主題黨日,東街村黨支部成員就在此交流學習心得。
學習不是死讀書,把理論應用于實踐才是硬道理。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前,東街村在冊的土地是400多畝,領辦合作社后,田壟地、邊角地、荒地全部歸攏,多出近百畝。這給東街村黨支部以啟示,他們準備把邊角廢地、廢棄宅院利用起來,下一步種上玫瑰花,能為村容村貌帶來美麗點綴,花季還能形成特色旅游景點,制作玫瑰精油更能給村里另外帶來一筆收入。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東街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出了周口特色,走向了玫瑰花海,在黨建堡壘的指引下、在一件件落地落實的民生實事上、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產生的更大凝聚力中,東街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基層黨組織的志氣、骨氣和底氣。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