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靖
45.49%,這是截至5月底,周口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的覆蓋率。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市戰略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思路和部署,市科技局持續發力,努力推動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以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奏響創新驅動發展主旋律最強音,凝心聚力做好高質量發展周口文章。
川匯區:以“硬措施”托底“軟實力”
工業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做支撐,而創新離不開研發活動。
作為周口的創新“中心”,川匯區搶抓機遇,強抓落實,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加快建設研發機構,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出硬招、講章法、下真功,絕對不能“跟著心情走”、絕對不能“跟著感覺走”、絕對不能“跟著自己利益走”!
“硬”,就要拿出金剛鉆,聚焦聚力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任務,立臺賬、抓具體、解難題;聚焦不會干、敷衍干問題,聯合專業輔導機構,發揮“外智外腦”作用,切實解決企業在具體落實中的問題。“硬”,就要拿出硬手腕,擰緊思想“發條”。川匯區高度重視,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作為實施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小組,高位推動,加大政策宣講力度,制訂推動方案,納入“周交辦”工作推進機制,結合“萬人助萬企”活動,進駐企業的首席服務官對此項工作進行跟進、指導。
“目前,川匯區所有規上工業企業都設立了研發機構,按照‘四有’標準(有研發機構、有研發人員、有研發經費、有產學研活動),研發覆蓋率達80%以上,142個研發項目正在推進,研發投入達8200多萬元。”川匯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三中介紹。
淮陽區:“無形”之手在發力 “有為”之手在托舉
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淮陽區相關部門積極發揮“有為”之手作用,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日”活動,黨員干部下基層,為企業分憂、幫企業紓困,推行研發活動全覆蓋,全面宣講、落實相關惠企政策措施,堅定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堅持企業主體地位,精準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存在什么困難,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作用,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更加有效,以市場有效檢驗政府有為,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河南聯塑實業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代營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政策的引導下和政府的協助下,我們企業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集研發、生產、檢測于一體的塑料制品研發中心,與鄭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科技創新和產品革新。研發中心的研發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得到河南省、周口市塑料管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委員會的實驗室認可。目前,企業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15項、發明專利25項,研發活動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政策是導向,政策是動力,政策也是保障。要完成好市委、市政府關于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的相關工作,必須把相關政策扎實落地,要通過抓重點來抓落實、系統部署來抓落地。”淮陽區科技局局長劉宗權說。
沈丘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必須以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沈丘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宇介紹,沈丘縣鼓勵企業在產業基礎核心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活動,利用科技創新解決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瓶頸約束,推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同時,通過健全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價值增值,依托創新鏈促進產業鏈升級。
按照產業鏈群培育思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沈丘縣圍繞鋼鐵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高鋼鐵產品科技含量,打造鋼鐵經濟新城。以金絲猴產業為龍頭,做強做優食品產業,盡快形成年產值突破300億元的休閑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造豫皖邊際高端休閑食品產業基地。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為依托,加快凱旺科技等一批大項目建設進度,打造全國有影響的智能零部件生產基地。以鋼鐵、休閑食品、智能零部件為“主鏈”,謀劃布局產業集聚發展,大力支持相關企業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搭建開放式產學研創新平臺,以創新鏈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河南凱旺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趙建介紹,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每年研發費用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以上,先后建立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CNAS認證實驗室,這為新產品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平臺,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也為公司進一步打造百億級產業鏈奠定了基礎。②18
項城市:“科研之花”結“產業之果”
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同時也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關鍵。
項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于河川介紹,項城市在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創新驅動、換道領跑、數字化轉型進行戰略部署。在做好相關政策宣講的同時做好業務培訓,從相關部門抽調專人,組成5個工作小組,深入企業“一對一”幫扶指導建立研發機構,幫助其鏈接資源,對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幫助其開展相關領域內的研發活動。
資源貴在整合,成果貴在轉化。項城市以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為抓手,政府充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介紹人”,對接優質科技成果,通過市場化運作和資本市場的手段,打出創新“組合拳”,加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工作,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直接服務地方經濟一線需求。
截至目前,項城市22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了全覆蓋,開展研發活動182家、科研項目373個。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應當發揮主體作用。下一步,項城市繼續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做到企業“出題”、院所“答題”、市場“閱卷”,持續營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政務服務環境,確保各項政策精準“滴灌”到創新主體最渴望的地方。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