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才
在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鄉風文明”一詞被正式提出。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成為今后“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鄉風文明建設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足夠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繼承傳統、揚善抑惡、規范行為、凝聚力量的重要舉措,收到了很明顯的社會效果,鄉風文明建設迎來新的歷史起點與時代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風文明,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是文明鄉風。鄉風就是鄉村的風氣,是指特定鄉村中人們的信仰觀念、禮節風俗、習慣傳統和行為方式的總和。而文明鄉風則是在一定區域內被農民世代相傳,具有價值引導作用的、積極的鄉村風氣。文明鄉風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領域與重點內容。其次是良好家風。家風是家庭的性格與形象,是每一位家庭成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集中體現。良好家風是鄉風文明建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由內向外影響著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最后是淳樸民風。民風是鄉村人民共同表現出來的一種道德風尚和精神風貌。鄉風文明建設的關鍵在于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具有系統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突出鄉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
突出鄉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不僅是提升鄉村黨組織建設水平的首要舉措,更為其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突出鄉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要堅持思想建黨,加強政治引領,凈化政治生態,在服務農民的實踐中講政治。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鄉村黨組織,提升鄉村黨員和干部的黨性修養。要增強鄉村黨員和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提高其為民服務的能力。
優化人文環境,弘揚優秀民俗文化
大力培養當地傳統文化和文藝的傳承人,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等活動,擴大本地特色傳統文藝文化影響力,使傳承人有繼續從事此行業的動力。把傳統民俗文化傳承貫穿于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之中,建立鄉村記憶館、民俗博物館等,留住鄉愁,大力開展 “優秀家風家訓” 評選活動,利用優秀家風家訓的教化功能帶動村民向模范人物學習,以凈化不良封建思想觀念,促使村民規范自身行為。
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實踐
開展文明鄉風創建活動,營造移風易俗實踐氛圍。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文明戶、文明家庭、文明院、文明個人等系列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家庭教育講堂、鄉村讀書季、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園藝驛站等樂學活動,營造全民學習氛圍。進行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強化農民對社會新風尚的價值認同。利用文化下鄉活動傳承發展屬于鄉村文化遺產內容的民間禮俗,以文化浸潤的方式消解鄉村陳規陋俗的生存基礎;定期組織開展法律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與援助服務,培養村民的法律素養,引導他們知法、守法、用法。②5
(作者單位:中共周口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