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富強 文/圖
“邢老師又來啦?這么快就到時間了嗎?”6月18日,川匯區七一路獻血屋的工作人員親切地招呼著。
“邢老師”就是邢志華,退役軍人,周口市軍休所第三黨支部支部書記,已有22年的無償獻血歷程,共獲得3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其他榮譽不計其數,這次是他人生中第181次無償獻血。
提起第一次無償獻血,邢志華仍記憶猶新。2000年4月,正在黑龍江省某部服役的邢志華回周口休探親假。期間,邢志華和相親對象王建榮約好去逛街,在五一路恰遇流動獻血車,車上一條橫幅上寫著“一人獻血,全家光榮”,這八個字看得他熱血沸騰,在王建榮的鼓勵下,邢志華擼起袖管獻了400毫升血,從此,他與無償獻血結下緣分。
獻出人生第一管血后,邢志華和愛人互相鼓勵,他們又計劃著下一次,就這樣堅持到現在。時間久了,邢志華和王建榮夫妻成了七一路獻血屋的“老熟客”,連工作人員都能算到他們來無償獻血的日子,常常念叨:“邢老師兩口子該來了”。
在2017年全市無償獻血頒獎典禮上,組委會給邢志華的頒獎詞里寫道:“17年來,他獻全血6000多毫升,血小板15000多毫升,獻血總量相當于一個成年人血液總量換了五遍,如果按救助一個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計算,這些血液能讓262位生命垂危的病人重獲新生。”為此,邢志華還獲得“模范退役軍人”“全市年度公益”等獎項。
夫唱婦隨。邢志華、王建榮在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中相互扶持,感情篤深。22年來,王建榮也獲得3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在他家里,夫妻二人將滿滿一箱獻血證和榮譽證書搬了出來向記者展示,擺滿了一張雙人大床。
“其實,獻出400毫升血對于我們健康人來說并沒有什么損失,可是對于急需血液救命的患者來說,那就意味著希望。”王建榮深有感觸地說。在相濡以沫的無償獻血道路上,只要接到血站告急的電話,夫婦倆總會義無反顧地奔赴而來。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邢志華正在讀大學的女兒也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邢志華說,從10歲起,女兒就看著他們一次次獻血,那時候天天嚷著要跟著獻血,學著父母幫助他人。
在人口大省河南,像邢志華一家三口這樣同時獻血的并不多見。“當她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我鄭重告訴她,你成年了,可以像我們一樣幫助他人了。從此,她第一次嘗試了獻血,并慢慢堅持下來。”邢志華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讀小學的兒子也同姐姐一樣,經常嚷著也要加入無償獻血隊伍,他時常告訴兒子:等你長大,會有那一天的!
22年堅持無償獻血,在邢志華夫妻看來不是大事。邢志華認為,無償獻血會刺激人體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無償獻血能降低和延緩疾病的發生,獻血后會降低血液黏稠度,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配偶將獲得免費用血的機會。
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對于邢志華來說,受益更多的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又多了一個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邢志華在他們“0型血無償獻血微信群”里結識了很多正能量的人,多年來,他們影響上千人加入獻血隊伍,他們一起加入保護母親河的巡河護河志愿者、高考愛心送考志愿者、愛心助學志愿者、抗疫志愿者等志愿者活動,用更多方式幫助他人,成長自己。
在拿到“角膜捐獻志愿者登記卡”“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卡”后,48歲的邢志華在自己的日志里寫下:鮮紅是一抹炫目的色彩;滾燙是一股升華的氣息;熱血是一種大愛的責任;奉獻是一種無私的精神。無償獻血,讓我的生命價值再次升華……
“你的愿望是把無償獻血這件事做多久?”邢志華毫不猶豫地回答:“作為一名獻血者,多獻一份就多幫一個人。22年只是時間數字,只要身體允許,我們全家都不會停下來,即使我60歲后不能獻了,但我會力所能及去宣傳無償獻血,讓子孫們把獻血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