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小學是創新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擔負著為創新人才培養埋種子、打底子的重任,在這一階段實施對全體學生的創新素養教育,對于夯實創新人才發展的基礎至關重要。
作為執掌北京大學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大力倡導“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成為北大附小生生不息的創新文化源泉。
孩子們天生攜帶創新的種子,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創新的潛質,他們對新事物有濃厚興趣、善于模仿、精力充沛。如何保留、呵護他們原始的好奇心、想象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讓創新素養在整個兒童時期得到科學、穩步持續發展,是對基礎教育的重大考驗。
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北大附小率先開啟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素養培養探索。學校以創新素養導向進行課程頂層設計,對學校育人文化、教學模式、評價方式進行系統變革,形成以創新素養為引領的整體育人模式。同時,細化各年級創新素養培養具體要求,以教育教學過程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點滴微創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給所有人機會、讓所有人出彩。
在多年研究與測評中,學校逐漸形成了創新素養培養的階梯發展目標,明確創新素養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創新人格五大維度組成。根據創新素養培養階梯式發展目標,學校細化了不同年級段創新素養的具體要求:低年級段主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專注力、動手實踐能力,養成學生對新事物廣泛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中年級段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團隊合作交流的能力;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批判的思維、獨立的見解、信息技術的加工篩選整合能力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素養培養是通過學校育人活動實現的。包容的環境、創新的文化,是孩子們創新素養成長的源泉。打造什么樣的課堂?北大附小提出了“學玩相融”這一有效路徑,師生在“玩中學”“玩中教”“玩中做”,能有效地發展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如在“環游棋閱記”游戲中,教師把孩子們的假期閱讀變為一個魔術拼圖,孩子們讀一本積累一塊,讀完了拼成完整圖形,以此來換取開學“學生百家講壇”的入場券,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越讀“悅”有味。
每個孩子的潛質是不一樣的,要照顧每個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做到因材施教。北大附小以創新素養為導向進行了分層分類課程設計,涵蓋基礎類、拓展類、研究類3個層次,人文、科技、健康藝術、社會交往、國際理解五大領域,170余門選修課程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制專屬的課程表。不僅如此,“雙減”以來,學校利用托管時間,邀請200多位家長走進小學課堂授課,內容涉及醫學、法律、經濟等領域,為孩子們的創新素養培養打開了一扇扇新的窗口。
有效的評價是創新素養培養的助推器。學校以創新素養階梯發展目標為依據,構建了人人成才的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動態追蹤學生成長軌跡,對學生進行了基于創新素養的數字畫像。學校還繪制了正向思維引導圖,形成了《正面激勵100句》手冊。此外,學校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用案例訪談的方式展現孩子們的成長故事。每年“六一”兒童節,教師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制特別獎項,全校學生人人有獎,個個有特色。
“老師,我覺得你今天特別像一個科學家。”這是北大附小科學課后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對教師的評語。“你覺得科學家是什么樣的?”教師隨即反問她。“我覺得科學家就是穿著白大褂,戴著黑框眼鏡,拿著試管,身上有著五顏六色的實驗痕跡。他們很聰明,知道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非常具有想象力!”質樸的話語里,飽含著學校厚植創新文化取得的點滴成果。
(原載《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