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文化情懷
新華社記者 史競男 郝曉靜 鄧倩倩 閆祥嶺
2021年3月22日,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朱熹園。
“總書記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間屋舍,看到墻上印有朱子的名言‘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他駐足凝視良久。”當時為總書記做講解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回憶說。
早在2018年6月,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借用朱熹的這句話,詮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為學須先立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重要講話中旁征博引,經常引用朱熹等古圣先賢的名言警句生動闡述深刻道理,治國理念中浸潤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到山東考察時專門去看了孔府孔廟,到武夷山也專門來看一看朱熹。”
在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張建光深有感觸:“總書記一番話,揭示出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借鑒和轉化,浸潤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當渴盼千年的“小康”之夢成為現實,當古老箴言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飽含東方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世界共識……萬千氣象,鋪展在新時代的舞臺上。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深刻闡釋,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運用中華文化智慧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的自覺自信。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張建光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賡續傳承中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蘊。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