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黃金十年農業發展綜述
記者 付永奇 田亞楠
桑田滄海,十年一瞬。
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我市農業在這平凡的十年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這十年,我市糧食產量穩居全省第一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主要農作物種子創新方面居全國領先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21774家,覆蓋糧食、畜禽、果蔬等主導產業,數量居全省前列;農業生產服務組織13222個,為119.67萬戶小農戶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一組組重要數據,展現了近年來我市農業發展的巨大成就。一幅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在豫東大地徐徐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做好“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放在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推進,以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為核心,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農業逐漸由分散經營轉向集約發展、傳統耕作轉向科技發展、單闖獨干轉向聯合發展,實現了規模效應、創新引領和聯盟驅動。這十年,我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穩步提升,糧食產量居全省首位
“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太不容易了。”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深有感觸地說。
2021年,在經歷倒春寒、病蟲害、洪澇災害、突發疫情等困難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抗災減災,全年糧食總產量184.74億斤,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位。
糧穩天下穩,糧足百姓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與保護,糧食綜合產能穩步提升,總產量先后于2015年邁上170億斤、2018年邁上180億斤兩個臺階,并連續4年穩定在180億斤以上。我市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省糧食生產第一大市,越來越多的“周口糧”出現在“中國碗”里。
百業農為先,農業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連著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種業發展緊盯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強化自主創新。市農科院先后育成省級以上審定農作物新品種81個,其中自主創制的小麥骨干新種質周8425B,被全國172家育種單位應用,培育出小麥新品種415個?!爸茏痔枴毙缕贩N在豫、皖、蘇等8省份累計推廣應用12億畝,產生經濟效益500多億元。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在商水縣張莊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土壤墑情監測、病蟲害監測、自動化灌溉、氣象觀察、無人機植保等農業科技設施一應俱全,科技為傳統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937.2萬畝,探索出了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護規范化的“五化”標準。農業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其中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7%,機收損耗率控制在2%以內。2020年全省、全國農田建設現場會先后在我市成功召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大幅提高。
減量增效,綠色經濟風生水起
為多產糧、產好糧,保障大家吃得好、吃出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改善土地生態環保安全,將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訂土壤環境保護方案,大力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修復,從源頭上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發展循環農業是實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市開展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預警監測,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農業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規模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97%,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99%。
實施化肥減量增效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關鍵舉措。為加快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近年來,小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95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0%以上,推廣配方肥施用面積300萬畝。在此推動下,綠色生態農業規模進一步提升,有效期內綠色食品18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8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3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國家級農產品品牌1個、省級區域公用品牌7個、省級農業企業品牌10個、省級農產品品牌43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精雕細琢,村美民富業業興旺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中心工作,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了大批既具“顏值”又有“內涵”的美麗鄉村。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統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編制等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建設,極大提升了鄉村宜居宜業水平,初步實現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目標。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深入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全市所有建制村和自然村均實現通硬化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組為網點,“外通內連、暢鄉通村”的農村路網基本形成。大力推進“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西華縣、沈丘縣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基本公共服務一體推進,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標準化村衛生室達到100%,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鄉村醫生或執業醫師,實現村衛生室、合格村醫全覆蓋。強力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已建成運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8所,正在建設2所,建設覆蓋率達到100%,運營率達到95%,位居全省前列。
鄉村產業蓬勃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轉型升級,休閑旅游、電商直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400多家,經營收入達800多億元,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重點龍頭企業58家、市重點龍頭企業194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100萬人次,銷售收入超過12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3億元,從業人數1.2萬人,帶動1.8萬戶農民受益。
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經營性收入不斷增長,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比重大幅上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達到14141元,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放眼廣袤田野,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周口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一定會續寫大有可為的嶄新篇章。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