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船札記之二
策劃 顧玉杰 王健
C組記者 吳繼峰 王亞輝
9月26日一大早,早餐端上桌,船老大董海軍剛吃了幾口,沈丘船閘下行閘門打開。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啟動機器,解纜進閘。“過閘趕早不趕晚,不然過一會兒來的船多了,排到了后面,就可能耽誤更多時間。”董海軍告訴記者。
董海軍14歲上船,將近30年的船員生涯里,從“打水”的學徒(船民口中的“打水”即用竹竿探測水深)干到船長,從跟著船隊打工到擁有自己價值300多萬元的集裝箱大船,他踏實能干、吃苦耐勞的本色未變。
父母都是老船民,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趟家。董海軍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又沒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導,勉強讀了幾年小學,成績一直不理想。再后來,他就干脆輟學了。那年的冬天,他上船了。從學徒做起,只能干別人不愿干、不屑干的活。董海軍站在船頭,不停地用竹竿探測水位,以防止船擱淺。寒風刺骨,水上更是冷得不行,雙手凍腫了只能忍著,凍僵了,插到襖里暖暖還得接著干。日子很苦,但是他也慢慢學到了行船的本領,鍛打出了不怕吃苦、不怕漂泊的船員性格。
1996年前后,董海軍結婚了,生活中有了伴侶,事業上有了幫手。婚后不久,董海軍拿出多年積蓄,又借了些錢,買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船。很落后的“掛機船”,載重不過一二百噸,在當時已不夠先進,但董海軍還是為此激動不已。“掙一個落一個,不再給別人打工了!”夫妻倆憧憬著美好的日子,感到渾身都是干勁。
如何照顧孩子是大多數船民的難題。在二兒子一周歲多的時候,夫妻倆把孩子抱到了船上,行船到哪里,就把孩子帶到哪里。那次,他們要運送一船糧食。貨物裝好,天將下雨,不及時蓋好棚布,貨物的損失不可承受。但此時,黑云陡暗的天空下,兒子有些害怕,開始哭鬧。任由孩子走動,在船上非常危險。無奈,夫妻倆把兒子放在了洗衣機的桶里,繼續鋪展、固定棚布。等他們忙完去照看孩子的時候,兒子蜷縮在洗衣機桶里已經睡著了。
2020年初,董海軍夫妻倆運送一船石子到蘇州,貨到碼頭還沒卸完,疫情形勢吃緊,各地實行臨時封控。董海軍他們接到通知,暫不卸貨就地封控。當時,岸上的人還擔心生活物資儲備跟不上,他們在船上,心情可想而知。好在當地有關部門給他們接通了臨時電、臨時水,還及時送去了生活用品。這一年,他們是在異鄉過的春節。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的過程雖然有苦有累,但更有苦盡甘來的幸福,有一家人蒸蒸日上的生活。兒子已上高中,成績還不錯。在行船的間隙,董海軍夫婦回憶著過往,也展望著未來,他不時地和記者探討,現在的大學生選個什么專業好就業、有前途。好好供應孩子,讓孩子能有更好的人生,這是夫妻倆當下最大的愿望。
從早上7點20分,到晚上9點左右,夫妻倆替換著開船,我們來到了沙潁河阜陽閘上。船閘已不再放行,我們決定駐船休息。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