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文/圖
街心公園內,新建廊架和六角亭精巧別致;坑塘周圍,造型大方的實木護欄環繞成景;街道兩旁,新栽的綠化樹把平整的步道映襯得分外漂亮……秋末冬初,記者走進商水縣譚莊鎮譚莊村,這里正在實施的以工代賑項目帶來的新變化、新景象讓人眼前一亮。
“我正拍小視頻,讓遠在浙江的女兒看看老家的新變化!”在街心公園,58歲的村民王小英拿手機拍著身邊的美景,笑容寫在臉上。王小英介紹,這里以前是個廢棄的坑塘,里面垃圾成山、雜草叢生,夏天時蚊蠅滿天飛,群眾頗有怨言。以工代賑項目在這里實施后,施工方清理了垃圾,進行了土質回填,種上了白蠟、桂花等綠化樹,鋪上了草坪,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這里成為一個美麗的街心公園。“感謝黨的好政策!俺做夢也沒想到,這里會變得如此漂亮。”王小英不禁發出感慨。
變化的不只是環境。身邊的美景陶冶了村民的情操,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四世同堂的張愛云老太,每天都要到公園轉轉,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她還義務當起公園設施的維護員,如果看見踏草坪、摘花草等不文明行為,老人會立刻站出來制止。公園旁的住戶王玲,更是高風亮節、顧全大局。“為了不影響公園的整體設計效果,王玲主動讓出自家的宅基地,沒提出任何補償要求,這種奉獻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商水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干部稱贊道。
據了解,近年來,商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以工代賑項目,積極整合資金,加大配套投入力度,以村民就業增收為切入點,把以工代賑作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激發村民自主發展的內生動力,逐步形成以工代賑帶動產業、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就業穩定群眾增收的良好局面。
“我今年64歲了,每天來工地干點活兒,一天能掙150元。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兒,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在譚莊村頭坑塘改造施工現場,村民支學藝邊干活邊夸黨的政策好。同支學藝一樣,譚莊等村的不少村民在以工代賑項目實施中,每月可以按時領一份“工資”。
“以工代賑資金專款專用,核心是‘為群眾辦實事’,關鍵是發揮好‘賑’的作用,目的是‘項目建而有用、群眾做而有獲’。”商水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以工代賑鼓勵項目區周圍村民,特別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農村低收入群體參與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增加經濟收入。今年,商水縣在譚莊鎮譚莊村、湯莊鄉西口頭村、黃寨鎮腰莊和張寨村等3個鄉鎮4個村莊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工代賑項目,既美化了村內環境,又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贏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以后,我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推廣以工代賑,切實發揮項目的賑濟作用,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以工代賑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商水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蔡國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