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 通訊員 劉旭 文/圖
核心提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近年來,川匯區委、區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積極探索產業振興新模式,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使廣大鄉村呈現出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良好局面,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得到穩步增強。
位于川匯區城北街道辦事處朱樓行政村的天利網業主要加工漁網,每年產能達100多萬套。多年來,該企業在川匯區委、區政府的號召和帶領下,針對貧困戶缺技術、少資金的實際,結合漁網加工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積極吸納附近困難群眾就業,帶動大家走向共同富裕。
在天利網業打工的朱樓行政村村民袁愛芹說,她在這兒干5年了,不僅能照顧老人、孩子,一個月還能掙3000多元錢。
天利網業總經理李二領表示,這個扶貧車間是2018年建成的。5年來,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剛開始有11戶貧困戶在這里務工,現在已有40多戶。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川匯區通過發揮扶貧資產的帶動作用,圍繞產業發展、穩崗就業等重點工作,在6個脫貧村建設了6處標準化產業扶貧車間,分別引進了服裝加工、門窗制造、建筑工程五金配件制造和漁網編織等項目。
坐落于川匯區城南街道辦事處后村行政村的周口博越機械生產設備有限公司于2018年入駐川匯區的扶貧車間。該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建筑工程五金配件。近年來,該企業在提高產品品質、擴大業務覆蓋面的同時,吸納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對此,村民表示非常滿意。
周口博越機械生產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琳告訴記者,公司新增2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量提高到2000多噸,比之前的產量提高30%以上。下一步,公司將提高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水平,開拓更大的市場。
在建設扶貧車間的同時,川匯區城南街道辦事處還大力發展種植業,通過與鄭州雙橋花卉市場、商水萬和園花卉種植基地對接,引進玫瑰花種植項目,新建標準化日光棚9座,占地 80 畝,主要種植法蘭西、卡羅拉、傳奇、戴安娜、坦尼克等品種,并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積極跟進種植,切實增加村民收入。
“預計今年第一批玫瑰花銷售額可達4萬元,年收入可達10萬元,可帶動20戶困難群眾增收。”城南街道辦事處官坡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王佰勝說,下一步,他們將結合沙潁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圍繞特色種植、果蔬采摘、游泳垂釣、休閑娛樂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吸引和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前來建立產業基地,實行“農戶+公司”經營模式,采取訂單種植、統一技術服務的方式,種植玫瑰、果蔬等,流轉土地,讓村民以地入股,參與分紅、建設和管理,為村民創造就近務工機會,切實增加村民收入。
無獨有偶。位于川匯區城南街道辦事處王晌午行政村的江鴻生態園流轉400余畝土地,建設日光溫室大棚57座,種植西紅柿、圣女果、水果黃瓜、草莓、西瓜、無花果、水果辣椒、圓紫茄等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既發展了特色種植業、推動了農業產業發展,又帶動了附近村民和困難群眾就業增收。目前,江鴻生態園每年生產瓜果蔬菜100多萬斤,毛利可達400多萬元,安排200余人就業,其中監測戶、低保戶16戶。園區還計劃聯合王晌午行政村成立村集體合作社,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余萬元。
近年來,川匯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頭等大事,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為最緊迫的政治任務,著力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最大受益者。一是大力發展蔬菜大棚、林下經濟、蘆薈和食用菌種植、漁業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打造農業產業特色名片。二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精品線路打造、沙潁生態谷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堅持“路、景、村、業”一體推進,持續帶動沿線鄉村發展。三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選擇適合本地實際的發展模式,通過打造“一村一品”,帶動脫貧人口增收。四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持續“抓大”“扶小”“引強”,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聯農帶農機制。
川匯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志方說,下一步,他們將聚焦流沙河現代農業產業園、蓮菜網數智產業示范園、恒輝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王晌午江鴻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林下經濟產業園、葛灣蘆薈種植產業園,統一部署、健全機制、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讓產業助推鄉村振興,讓群眾真正富起來,讓鄉村真正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