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委常委、太康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記者 張洪濤 通訊員 郭留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作的報告,思想深邃、氣勢恢宏、催人奮進,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具有極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實踐性,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充分反映了全黨意志、人民心聲,充分彰顯了強烈的歷史擔當、深厚的人民情懷,為我們今后工作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昨日,市委常委、太康縣委書記皇甫立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皇甫立新說,太康縣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大要求,第一時間召開全縣領導干部會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周密部署、迅速行動,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熱潮。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帶著問題學,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深刻領悟新思想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更加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導當前各項工作,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生動實踐。
皇甫立新表示,太康縣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自覺對標社會主義現代化標準要求,聚焦周口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錨定“兩個確保”,加快實施“十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牽引,積極融入周口臨港新城經濟發展圈,加快實施“六個現代化布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建設“城區人口50萬、財政收入50億、經濟總量500億”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太康,堅定不移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太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大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該縣聚焦紡織服裝、鍋爐制造、節能環保、食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堅持走以創新為引領的集群集聚發展之路,堅定實施工業項目“五個五”推進機制,強力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五職干部”招商活動,加快建設鍋爐共享制造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綠色造紙產業園、南通家紡現代科技產業園、現代紡織綠色染整產業園,招引延鏈補鏈強鏈項目,謀劃智能化改造項目,推動產業聚集,形成產業生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邁向中高端、成為關鍵環,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形成500億級紡織服裝、300億級裝備制造、200億級節能環保、100億級食品加工的“5321”千億級產業集群。
著力推動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該縣高標準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規劃實施城區交通綜合治理、“六橋六路”改造提升、渦河蘭河水系治理、公園游園、引江濟淮二期等“補短板、惠民生”項目,完善城市功能、壯大城市支撐,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縣城。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以建設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為載體,布局發展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數字產業,加快推動職業教育園區、電子商務產業園、萬達時代廣場等項目建設,以服務業發展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加快城鄉協調發展,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渠道,爭創省級農村“四好公路”示范縣,打造“縣園鄉站村點”現代物流體系,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讓更多優質服務惠及全縣人民。
全力打造現代化農業農村樣板。該縣堅決扛牢糧食生產重任,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方建設,不斷探索新模式,實現機械化種植,確保“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田間地頭。堅持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用好銜接資金、金融貸款、專項債等政策,培育特色產業、做強優勢產業,穩步推進辣椒、食用菌、豬牛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建立“雙綁”機制,促進農民收入增加、集體經濟增長、龍頭企業增效。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多規合一”實用性規劃,推進小城鎮提質擴容、美麗鄉村建設,優化鄉村基礎設施布局,增加鄉村公共服務供給,著力打造“美麗小鎮”“四美鄉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治理,著力解決“人、錢、地”問題,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力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
聚力推進現代化文化傳承。該縣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唱響太康主旋律,凝聚太康正能量。發揮“好人之城”優勢,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宣傳、榜樣示范等形式,引導廣大群眾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發揮“道情之鄉”優勢,辦好道情藝術學校,壯大傳承力量,創作一批緊跟時代、貼近群眾生活的道情作品,展示太康良好形象。發揮“書畫之鄉”優勢,規劃建設美術館,成立文聯書畫院,設立專項基金,“請進來”“走出去”,激發書畫愛好者增強創造活力,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發揮“文化稟賦”優勢,規劃實施太康文廟、壽圣寺塔、華夏少康、謝安故里、紅色水東等全域文旅項目,充分釋放太康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在傳承創新中彰顯魅力、凝聚力量。
奮力開創現代化美好生活。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等實際問題,加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延續優化“兩不愁三保障”等各方面政策措施,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施就業創業優先政策,大力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讓更多人穩定就業、創業致富。實施靈運中小學、二高搬遷、三高擴容提質、一高附中改擴建等工程項目,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第三人民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能力提升等工程項目,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就醫需求。實施縣政務服務大廳、鄉鎮政務服務中心改擴建,創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縣,著力提升政務服務群眾的便利度。
傾力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堅決筑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持續優化“雙線嵌合”機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底線。警鐘長鳴抓好安全生產,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深入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堅決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定踐行“兩山”理念,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安監等多個系統,打通政務管理、民生服務、綜合執法等管理壁壘,構建“一網統管”集成指揮平臺,實現數字賦能城市發展。全面深化基層網格治理,建立“網格發現、村級研判、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制度,探索“四鄰共治”機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三零”創建、“六防六促”行動,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