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顧玉杰 王健
記者 王泉林 李莉 喬小納 宋風/文 梁照曾/圖
周口,位于豫東平原,卻有個地方叫高山頂。高山頂位于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周口港區),這是讓周口從“黃土經濟”走向“藍海經濟”的地方。11月底,沙潁河生態經濟帶采訪組一行來到周口港區,探蹤她的前世今生,探尋沙潁河在此段流淌時帶來的集生態、經濟、文化等于一體的立體、多樣面貌。
文化厚重的一面
——高山頂的前世今生
周口港區是依托沙潁河和周口港建立的產業集聚區,于2013年10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位于周口市武盛大道以東、沙潁河南岸,由原商水縣李埠口鄉和附近村落組成。隨著沙潁河航運的開通和復興、周口港的建立和使用,漸漸形成了代表周口“臨港新城,開放前沿”的周口港區。這片地域名字雖新,卻歷史悠久,比如李埠口,據《商水縣志》記載,其原本是秦末漢初始建于老潁水上的一個大碼頭。所謂“緣水而居,逐水興埠”,一條沙潁河帶來千帆競渡,時代的波折與前進中又領來了周口港這個河南第一個內河集裝箱港口,可見周口與水結下的深厚緣分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并懷著希望奔向未來。
在沙潁河堤頂路林木掩映之處,記者找到了高山頂。單從名字上看,高山頂有“高山仰止”之感,其實為一處西南走向的黃土高丘,高六七米,屬周口港區李埠口辦事處大楊樓行政村,緊鄰沙潁河南岸。在其東側,原有一條潁水支流叫潁岐河,其河口叫潁岐口,也叫潁岐渡,二水如同兩條蜿蜒的龍在此分流,故高山頂又稱“二龍山”。居住在附近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講,高山頂的地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還較高,有十四五米,“這‘山’過去還會自己往上長哩!”在口口相傳中,周口這一馬平川的地方居然多了關于“高山”的奇妙故事。
關于高山頂潁岐渡的相關記載,最早可見于宋史《太平寰宇記》:“(商水縣)潁岐渡夾河月城,在縣東北三十里,(唐)貞元元年(785年),刺史曲環筑,以備李希烈之亂。”可見高山頂在唐朝即留下痕跡。到明朝,高山頂潁岐口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永樂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批物資急需北運,而淮河至黃河的京杭大運河多有淤淺,以致饋運不通,明政府在實行海運的同時,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采納戶部尚書郁新的建議,開辟中原水運,將江淮水運與黃河以北的水陸聯運連為一體。自此,潁岐口作為一個重要的漕運轉運樞紐在周口的航運史留下厚重一筆,漕路沿岸的南頓等也被帶得興盛繁榮,一時間有“谷水(潁岐河)自潁岐口流入南頓,下達淮泗,商舶叢集,煙火萬家,稱巨鎮焉。”
明嘉靖后期,潁岐河淤塞,沙潁河航道成為主航道。風云際會的變換之間,沙潁河航運一度斷航,一座座提灌站在河邊建起,主要發揮農田水利灌溉作用。上個世紀70年代,高山頂上建起了高山頂機灌站,成為當時農田水利的一個標志性工程,上海電影制片廠拍過紀錄片,并錄入《商水縣志》。在時代闊步向前的間隙里,機灌站棄用荒廢,一些牌樓遺跡現存于周口華威民俗博物館。
在沙潁河生態經濟帶的建設過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規劃部署,周口港區計劃依靠獨特厚重的高山頂文化底蘊,在沿岸高山頂村投資300萬元建設一個集餐飲、停車位于一體的高標準驛站,為游客提供便捷的吃住行服務,讓更多的人了解高山頂的故事。
開放前沿的一面
——周口港的智慧規劃
從高山頂上眺望,只見一個現代化的周口中心港在不遠處恢宏展現。沙潁河如一條時空隧道,這頭是曾經漕運的輝煌,那頭是現在港口的興盛,周口這個背負著滄桑和希望的城市如新生般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令人著迷。
據了解,按照“一港一主業”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周口已建成規模性港口6個、泊位83個,年設計吞吐能力5000萬噸,擁有航運企業18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貨運船舶2192艘。周口中心港規劃東、中、西3個作業區,77個千噸級泊位,其中中部作業區的8個挖入式港池、47個千噸級泊位全部投用,設計功能以集裝箱為主,兼顧散貨和大件貨物,設計年吞吐能力35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80萬標箱。大廣高速港區站距碼頭直線距離1公里左右,實現了公水聯運無縫對接。直通港口碼頭的鐵路專用線項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據統計,周口全市2021年港口吞吐量2915萬噸,同比增長56.7%,占河南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的71%。2022年以來,我市大力提升港區集貨能力、岸線使用能力、航道通行能力、便捷通關能力“四種能力”,貨物吞吐量顯著提升。
業內人士測算,大宗商品通過公路運輸每噸每公里運費為5角錢,鐵路每噸每公里為2角錢,而走水路每噸每公里只需要5分錢。世界500強企業——益海嘉里集團(擁有著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就是被周口的水運優勢吸引來的。該集團計劃在周口港區投資上百億元,建設中原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糧油加工生產基地。目前,益海嘉里(周口)現代食品產業園項目一期中央廚房已建成投入使用。
周口港區正在以港口為依托,大力發展臨港商貿業、臨港依存型產業、臨港偏好型產業。隨著周口中心港的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周口市及豫東南地區的商貿流通渠道,也改善了周口市的投資環境,帶動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企業依托港區布局與發展,促進了臨港產業的逐步形成與發展。
在沙潁河生態經濟帶建設過程中,周口港區規劃了一系列信息化配套服務項目,充分發揮沙潁河“經濟河”的作用,打造“智慧港口”,主要包括:城市服務能力體系云計算平臺底座、網絡安全、數據中樞、AI中樞、應用中樞、統一運維管理平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智慧公安、市域社會治理、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等內容。
生態文明的一面
——打卡地的浪漫打造
周口港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沙潁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立足港區實際,堅持規劃引領,注重資源保護,推動建設提升沙潁河經濟帶旅游基礎設施,推進文旅發展。為保護沙潁河生態旅游資源和旅游生態環境,周口港區以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為契機,積極開展了沙潁河港區段環境整治活動,重點對沿線坑塘、道路、綠化等進行整治。其中別出心裁設計出一個個網紅打卡地,讓周口港區在“小紅書”APP上、在年輕人的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每當周口港區的彩色油菜花進入盛開期,黃、白、橘紅、紫紅四色油菜花競相綻放,與繁忙的中心港碼頭、大廣高速遙相呼應,構成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每當此地的向日葵進入成熟期,堤頂路兩邊就像兩條漂亮的黃色紗巾在眼前飄舞。“現在的周口港區,春天有五彩斑斕的油菜花,夏天在堤頂路兩岸開了成片成片的向日葵,游客特別喜歡,很多情侶選擇在這里求婚,別提多浪漫了!”周口港區文教辦工作人員李海濤說。
據了解,周口港區利用沙潁河沿線堤坡、河灘,流轉沙潁河沿岸村民土地1000畝,全線長度10650米,以此打造生態景觀。通過春種油菜、夏種油葵,讓這片錯落有致、高低起伏、隨著季節變換的花海為當地鄉村游、生態游帶來了勃勃生機,不斷提升沙潁河生態經濟帶的吸引力。
除了打造沿沙潁河生態經濟帶新景點,遍布于周口港區的村莊——大楊樓行政村、苑寨村、小楊樓楊灘村……在“創文”活動中通過村居整治行動也實現了大變樣:曾經道路泥濘的村莊,現在全部鋪上了寬敞的水泥路,新舊不一的民房噴上了漂亮的彩色圖畫,“翻新”的村落讓年輕人更愿意回來了。據了解,周口港區結合“創文”工作和沙潁河景觀帶打造項目,實施了全長 10548米的周口港區沙潁河南岸堤頂路綠化提升工程,累計種植綠化樹總計5890棵;在整治217個坑塘的基礎上,對周項路兩側11個自然村進行全方位整治,新修道路35條約15公里;改廁800多個;村莊墻體粉刷、彩繪約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00萬元,目前已基本完工。“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計劃對港區所有道路、污水管網、村容村貌等進行升級改造。”周口港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學慶對記者說。
周口港區充分發揮周口中心港優勢,奮力打造豫貨出海口和中原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周口臨港經濟龍頭昂揚!沙潁河流經于此成了史書,書寫著周口的航運歷程;成了畫冊,翻閱出臨港新城的生態之美;成了標志,樹立起開放前沿的光榮與夢想!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