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洪濤 文/圖
自動搬運、自動接頭、自動包裝、自動打碼、自動換紗管……很難想象,這些一連貫的自動化操作竟然發生在一個原本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企業內。
日前,記者來到太康縣銀鑫棉業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先進的智能化生產設備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與傳統的棉紡織企業相比,這里的生產實現了從“織造”到“智造”的轉變,只需要很少量的工人就可以完成整個紡紗流程,既節省了生產時間,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太康縣素有銀城之稱,棉紡織行業是這里的主導產業,而位于太康縣開發區內的銀鑫棉業有限責任公司是該縣眾多紡織企業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家。該公司的紡織設備實現了數字智能化升級改造,并配備有國內領先的清梳聯、粗細絡聯等紡紗系統以及國際領先的單錠檢測系統,對生產流程、產品質量實行全程全方位監控。2017年,太康縣銀鑫棉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認證,并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專精特新”企業、河南省智能工廠、周口市市長質量獎等榮譽稱號。日前,該公司又獲得了河南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榮譽稱號。
“與傳統的棉紡織企業相比,我們的生產實現了智能化,改變了傳統的紡紗生產模式……”太康縣銀鑫棉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東森介紹,以前,棉紡織企業的各個工序獨立分開,現在實現了互聯互通,從棉花的投送,到紡織品出廠,只需要10多道工序就可以實現,很多工序只需要工作人員通過電腦操作即可。
當日,記者一行來到該公司的生產車間,在清梳聯系統前,工作人員正在把一捆捆棉花運送到抓棉機下,再通過管道巨大的吸力將棉花運送到下一道工序,中間的過程只需要一到兩個人就可以操作。“以前,清花和梳棉是兩個系統彼此分開,清花機產出的棉卷需要人工搬運到梳棉機上,才能實現梳棉工序的生產,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現在,只需要一兩個人就可以實現全部操作,生產過程實現了智能化。”張東森介紹。
在粗細絡聯系統前,記者看到,粗紗通過自動運輸系統,進入細紗的生產環節,原本一些需要人工操作的環節,也實現了自動化。“這個系統把原來的三個生產車間,變成了一個生產車間,實現了從粗紗到細紗再到筒紗的全過程,形成一個閉環系統。”張東森介紹,在細紗的環節,他們擁有國內最長的細紗機,單臺細紗機的紗錠達到1824錠,并配備了世界先進的單錠監測系統,對產品的質量和設備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另外,在自動絡筒機上,配備了電子清紗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紗線的內在質量,實現了精細化管理。
在包裝車間,一個個筒紗(棉紗成品),被自動運輸到包裝線上,而后自動打包、打捆,也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操作。“下一步,我們準備實現整個生產系統聯網,只需要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測生產流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張東森說。
“我們在生產實現智能化的同時,時刻樹立產品質量意識,并圍繞市場需求,加強科技研發,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3%用于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生產的棉紗用作高檔服裝面料和家紡面料使用……”張東森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在產、學、研、用上下功夫,逐步加大智能設備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在全省純棉紡紗領域實現智能裝備水平,產品質量達到全省領先水平。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