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6月10日拍攝的第三屆塔克拉瑪干沙漠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周生斌 攝
獨行快,眾行遠。在10日開幕的第三屆塔克拉瑪干沙漠論壇上,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高級主管馬塞蘭·薩努用這樣一句諺語形容中非攜手防治荒漠化的未來。他表示,在荒漠化防治經驗交流、技術分享等方面,非中綠色合作前景廣闊。
當日,來自中國與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名科研人員相聚中國新疆南部的庫爾勒市,共同研究如何在撒哈拉沙漠與塔克拉瑪干沙漠有效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攜手利益相關方,共同提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
在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南緣的薩赫勒地區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日益嚴重。薩努說,薩赫勒地區遭受荒漠化之苦由來已久,在非洲聯盟的主導下,該地區的多個國家發起“綠色長城”計劃,希望通過跨國合作,共同防治沙漠化。
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主管迪奧普·蘇萊曼說,荒漠化和干旱在非洲不僅影響生態,也影響人口。土地退化導致生態多樣性受損,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他說,中國付出巨大努力來防治荒漠化,非洲可以從中獲得啟發,共同應對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課題。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官員賈曉霞說,《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正在努力支持受荒漠化影響的各方加強基于科學的決策,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分享知識和技術,提高行動能力。
埃塞俄比亞灌溉與低地部國務部長恩德里亞斯·格塔說,非洲“綠色長城”計劃在非洲已運行多年,埃塞俄比亞加入后受益良多,中國政府對這項計劃的支持,正使大量土地重新變得宜居,“修復好退化的土地,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中國科研人員在此研究防沙治沙技術已超過60年,2003年正式實施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態防護林工程,攻克了塔里木盆地南緣綠洲經濟型防沙屏障建設等技術難題。
薩努說,鑒于中國在防沙治沙方面的豐富經驗,泛非“綠色長城”組織在2017年與中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通過技術轉讓等合作加強防沙治沙能力,“通過合作,非中可以分享經驗,相互支持,有利于推進‘綠色長城’計劃”。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說,希望在合作研究的基礎上,各方構建適宜于非洲“綠色長城”建設的荒漠化防治技術,積極踐行中非綠色發展合作。
對中非在防沙治沙、荒漠化防治等領域的綠色合作,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秘書長楊文斌表示樂觀。他說,中非未來可持續在公路鐵路防沙、地下水補給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發展更多高產值的生態產業。(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