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中國貢獻
新華社記者 葉書宏 謝彬彬 喬繼紅 李潔
呵護人的生命、價值、尊嚴,實現人人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為爭取人權、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而不懈奮斗。如今,中國成功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實現了人權事業的全方位發展,不僅書寫了本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壯麗篇章,也為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豐富人類人權文明形態的中國智慧
辦好自己的事,是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底氣所在。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從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到完善對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護;從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到讓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也是最好的人權實踐;這是中國人權事業的新篇章,也是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新典范。
——人民至上是人權事業發展的道義根基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是當代中國人權觀的凝練表達。
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成為人權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促進者、受益者。圭亞那前總理摩西·納加穆圖表示,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值得各國借鑒。
——獨立自主是探索人權道路的必要條件
國際進步組織主席、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教授漢斯·科勒說,沒有國家可以將自己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強加于人,也沒有國家可以迫使別國改變生活行為方式,各國有權按照本國實際安排各項權利實現的優先順序。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中國堅持將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從本國國情和人民要求出發,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確保人民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人權。人權實踐的“中國樣本”,打破了西方人權“一元論”,彰顯了這樣一條真理:走符合國情、自主建設的人權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順、為人民所滿意。
——全面協調是推進人權事業的重要原則
統籌推進經濟發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義、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建設,全面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中全方位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以系統思維規劃人權實現路徑是中國人權實踐的鮮明特色。
2019年來華參加“南南人權論壇”的莫桑比克前外長萊昂納多·桑多斯·西芒坦言:“我非常感謝中國與我們分享如何以全面協調的方式推動享有人權,在國家整體發展框架下保障全體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
——可持續性是人權事業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政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使廣大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從編纂民法典到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從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中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推動人權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發展與法治雙輪驅動之下,中國人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力量
多年來,中國是全球人權治理體系的共同建設者,更是增益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行動派,為實現“人人得享人權”的世界愿景貢獻了實實在在的中國力量。
這是助力發展中國家走出困境、夯實全球人權保障發展之基的中國力量——
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這是攜手推動世界人權進步的中國路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拉動了近萬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幫助4000萬人擺脫貧困。無數“連心橋”“繁榮港”“幸福路”,生動展示合作發展、聯動發展所蘊含的巨大力量,為億萬民眾解鎖幸福生活的密碼。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首提全球發展倡議。這一國際公共產品切中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現實需求,一經提出就得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眾多國家的積極響應。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基思·貝內特更加篤定了這樣的判斷:“中國是一個對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規劃的大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用“正當其時”形容全球發展倡議,明確表示聯合國愿與中國就此開展合作。
這是守護世界普遍和平與安全、保障全球人權發展重要前提的中國力量——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到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重要出兵國;從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到始終致力于有中國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今天的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中堅力量。
2022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鄭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這一重大倡議從全人類前途命運出發,為彌補人類和平赤字、應對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
今年2月以來,中國又相繼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關于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等文件,全球安全倡議的內涵在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拓展。
“中國一直是世界和平發展的堅定支持者、推動者和維護者,是國際社會維護與保障和平的堅定力量。”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說。
這是秉持公平正義開放包容、促進不同人權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力量——
《世界人權宣言》提倡文明之間的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非歧視原則”。
2023年3月,習近平主席首提全球文明倡議,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倡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相互包容,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奏響了文明對話的新樂章。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在人權問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國’,不需要對別國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更不能把人權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搞雙重標準,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激濁揚清、秉公持正的中國聲音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感嘆,中國在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正當權利方面始終走在前列。
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中國方案
“國際社會需要中國為全球人權治理做出新貢獻。”在國際民主律師協會(法國)駐日內瓦代表米克爾·薩維亞看來,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能夠為全球人權治理帶來新思路。
——命運與共是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前途所在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這一重大理念突出共榮共惠、共建共享、平衡包容、和平共生的時代追求,強調共同人權、全體人權,對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人權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截至目前,這一理念被十余次納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司芙蘭認為,這一理念超越了國籍和種族,與聯合國人權事業和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為困境中的全球人權治理帶來了希望。
——發展驅動是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時代要求
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基本人權,是中國基于自身人權實踐得出的成功經驗。印度新綜合公立大學助理教授賽卡特·巴塔查里亞的觀點代表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心聲:“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巨大成就,啟發了我們,只有實現好發展權,每個人的個人人權才能夠得到保障。”
中國基于發展的人權實現路徑,倡導“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理念,在全球發展進程遇阻的當下尤具深意。全球發展倡議主張以行動為導向,緊扣發展中國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致力于以共同發展促進人權共同進步,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古特雷斯點贊道:全球發展倡議對促進全球平等和平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多邊共治是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必由之路
多邊主義是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聯合國是全球人權多邊合作治理的主導性力量。中國的主張是,高舉多邊主義旗幟,捍衛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以公正、客觀和非選擇性方式處理人權問題,通過平等對話來化解人權分歧,倡導聯合國主導的多邊共治,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進。
全球力量對比變化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中國家提升國際話語權的訴求顯著增強。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共同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的代表權和話語權,使全球人權治理帶來的利益由所有國家共同分享,讓全球人權治理體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之上。
——包容互鑒是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前進方向
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人權具有無限的發展性和豐富的多樣性,以開放演進的思維看待人權發展、以包容互鑒的精神推動人權進步、以發展創新的態度完善全球人權治理,才是人類人權文明的正確方向。約旦中國問題專家、作家薩米爾·艾哈邁德說,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推進全球人權治理體系發展。
中國的人權夢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夢,也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夢。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推動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