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項城市秣陵鎮“一站式”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記者 張志新
基層是社會治理體系的“末梢”,也是矛盾發生的“前沿”。當下,一些鄉鎮政府在聚焦基層問題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過程中,往往因為辦公場所分散、人員力量有限、工作千頭萬緒等原因,造成群眾想解決矛盾糾紛時不易找人、不好辦事,致使問題久拖未解,甚至釀成大錯。
為破解此項難題,2023年以來,項城市秣陵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平安秣陵”建設目標,錨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定位,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理念貫穿工作始終,著力發揮綜合集成、資源集中、協同賦能等優勢,把綜合治理中心迭代升級作為平安建設中心,集矛盾糾紛調解、法律咨詢、信訪接待等多個職能部門于一個院落,通過打造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設置“背對背”調解室、返聘退休黨支部書記當調解員的方式,實現一站式接待、一體化運作、一攬子化解,做到解決問題不出院,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努力提升基層治理實效。
邁入一扇門 糾紛有人管
“真沒想到,到了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什么門也不用敲,什么人也不用找,就有調解員來到身邊幫我們調解。”提起前幾天到鎮里化解和鄰居債務矛盾一事,秣陵鎮韓營村村民周先生滿意地說。
6月23日,周先生因和鄰居產生債務矛盾,在村委會調解無效后,便來到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尋求調解。
在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周先生,簡要詢問其來訪事由、詳細登記后,第一時間通知司法工作人員前來受理。最終,周先生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過去,我們鎮的矛盾糾紛調解、信訪等職能部門分布在不同地方,群眾來訪往往摸不著北,需要敲多個門、問多個人、跑多趟路。自從有了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這里就像一個‘大腦中樞’,有專人值班值守,隨時接待來訪群眾反映各種問題和糾紛,第一時間為來訪群眾找來對應職能部門的辦事人員。”秣陵鎮黨委副書記勾通介紹說,“這里不僅是一個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更是一個面向群眾的服務大廳。群眾有什么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只要來到這里,就有人管。”
截至目前,秣陵鎮政府平安建設辦、信訪接待辦、司法所、綜合執法隊等多個職能部門,以“常駐+隨駐”方式入駐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其中平安建設辦、信訪接待辦、司法所整體入駐,綜合執法隊、派出所等部門輪駐,常駐工作人員12名,隨駐人員10名。
“背對背”調解 快捷又高效
群眾進了院、入了門,矛盾糾紛有人管,只是邁出了服務群眾的第一步。面對群眾各種復雜的矛盾糾紛,如何進行高效化解,才是群眾滿意不滿意的關鍵所在。
“為此,我們專門設置兩間相鄰的談心室,探索實行‘背對背’調解。”秣陵鎮司法所所長王謀介紹道,矛盾往往發生于兩個人之間,在調解過程中,雙方往往是各說各的理,言語上互不相讓,甚至當面大吵大鬧,坐在一起調解效果不佳。
王謀說,“背對背”調解,就是將雙方帶到相鄰的兩個談心室,調解員往返其間,靜心聆聽各自理由和訴求,從而達到調解矛盾糾紛的目的。
大家可別小看“背對背”談心室,走進里面可以看到,室內配置有沙發桌椅、液晶電視,提供有茶水等,墻上張貼“法為上,理為先,和為貴”“萬事和為貴,有禮讓三分”等溫馨標語,能夠讓當事人進來以后快速平復心情,冷靜地接受調解。
“為起到對當事人的警示教育作用,我們在液晶電視里面存放有100多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的案例視頻,根據當事人的矛盾糾紛類型播放相應內容,效果非常好。”王謀說,當調解員促成雙方形成一致意見后,便從“背對背”談心室進入“面對面”調解室,進行協議簽訂。
鄉賢調解員 溫情解紛爭
調解矛盾糾紛,一個好的調解員至關重要。由于秣陵鎮現有的正式司法工作人員較少,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返聘了4名退休老支書當調解員。
為什么要返聘退休老支書當調解員?這里面大有文章。因為4名退休老支書分別來自秣陵鎮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他們的人脈關系都十分廣泛,是當地德高望重的鄉賢,每個人可以“覆蓋”好幾個村的“業務”。因此,他們在調解矛盾糾紛時,可以利用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廣泛的人際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溫情解決紛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今年70歲的調解員凡立志是陶灣行政村退休老支書,自從擔任調解員以后,因熟知當地多個村的情況,所以輕松化解10多件矛盾糾紛,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秣陵鎮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接待來訪群眾302人(次),受理各類事件106件,其中,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2件,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98.8%,初次信訪事項滿意率97.5%。
“當前,人民群眾對基層公共服務的期待更加廣泛多樣,對基層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秣陵鎮打造人民群眾來訪聯合接待中心,目的就是讓群眾在尋求化解矛盾糾紛時能夠有個去處、有人接待,找到辦事人員,達到進一個院、入一扇門、解百般事的愿望。”秣陵鎮鎮長張寧飛表示,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所在,只有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新舉措,才能更好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