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潤澤
《離騷》作為屈原的代表作,其盈溢的愛國激情、遠大志向和探索精神無不讓人為之動容、為之感嘆、為之景仰。時代“求索”,新韻《離騷》。這篇史詩巨著,即使橫亙千古也可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立身立德的精神源泉。
日月不延修正道,年歲未晚恒馳騁。《離騷》開篇以“日月春秋”“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等發出光陰流轉不待人的慨嘆,以“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的反問警示后人。時間和歷史屬于奮進者,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用“流水易逝、草木常凋”來鞭策自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做到在工作實踐時朝乾夕惕,在學習研究中馳而不息,用“惜時勝惜金”的確切態度和“年少多壯志”的百倍信心,扎牢初心使命之根基、散發理想信念之枝葉,生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有屈原“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之執著,趁著年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爭先大有作為,主動挺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鋪先驅坦途通路,搭未來縱貫天橋。
遠濁近善佩蘭芷,樂民奉公固邦本。屈原在作品中常用佩戴白芷、蘭花等香草來表達其不愿委身于污濁俗世的高潔志趣。當今黨員干部也應以“白芷之清馨”為官、以“蘭草之純樸”善政,謹記“清心治本,正德為根”,在干事創業中應不忘我黨建立的初心使命以走正道,無愧黨旗下的錚錚誓言以立正心,回應人民群眾的殷殷期盼以行正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廣大黨員干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生活,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學習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無我境界和公仆情懷。“溯江水之不息,繪民生之圖景”,奮力將“哀民生之多艱”用實際行動和實干作為轉化為“安民生之多樂”。
路險無懼惟求索,九死未悔為民爭。無論是《天問》中“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發出的終極之問,還是《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無畏勇氣,屈原敢為敢先的探索膽魄和斗爭精神,值得當代黨員干部繼承發揚。從田間地頭莊稼地中的基層干部,到高山大川間強國工程的建設者,再到實驗室里的科技創新者……都在詮釋著“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強大信念和堅定決心。“念茲在茲,無日或忘”,紀念屈原,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泉、辟與時俱進之路徑,用屈原精神為生民“塑心”,為實踐“立行”。屈原站在歷史的昨天吟唱著人格“獨立不遷”和執著“追尋夢想”的不朽長歌,當下的我們更應以“改革創新”成果和“百折不回”精神奏響新時代強音。“求索”才可創新,不悔接續改革,新時代的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爭做新時代“求索”先行者。
(作者單位:淮陽區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