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晨 文/圖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影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對城市文旅的升級產生了深遠影響。近幾年來,鄲城縣探索以電影為載體、文旅融合新模式,拓展公益電影放映新功能,積極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影視活動品牌。
打造河南首家縣級文化產業園區
暑期來臨,位于鄲城新視界文化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的鄲城電影博物館熱度再次提升,這里不僅能了解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還有各種拍電影的器材、放電影的機器以及電影畫報等,尤其是手寫的當日影訊,承載了上個世紀滿滿的回憶。
園區位于公園東路與廣場南路交叉口,屬鄲城縣政府規劃的新城市綜合體“一中心、兩園、四區”之一,被河南省文化廳認定為第七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縣委、縣政府指定為全縣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豫東地區最大的縣級電影文化產業融合體。
據介紹,園區先后投資2億多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年營業額2000多萬元,現有奧斯卡影城、萬卷書業、讀書郎書店、新視界校園教育電影院線、電影博物館等9家文化實體,打造融觀影、展覽、閱讀服務、輕食餐飲等內容于一體的新型文化場所。
“電影+宣教”提升市民素養
——加強影視教育,助力立德樹人。豐富“以文化人、以藝通心”的電影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讓電影成為青少年朋友的“知心人”“引路人”。開展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進校園活動,實施全縣各中小學校園電影放映工作,自2012年開始放映校園電影十余年,平均每年放映校園電影近千場次。
——公益電影下鄉,助力鄉村振興。鄲城縣成立了25支農村電影放映隊,購置3000多個小板凳,改善觀影條件。把老百姓喜愛的優秀國產影片奉獻給廣大農民群眾,并有針對性地放映科教影片,加大農村科學知識的普及推廣力度,助推科技扶貧,平均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近5000場次,實現農村公益電影全覆蓋。
——落實文化惠民,紅色電影進廣場。積極開展百萬影票送群眾活動,每年送群眾免費觀影券4萬多張。每年國慶節、建黨節、建軍節,在鄲城縣世紀廣場、社區廣場為全縣群眾免費放映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使廣大黨員干部和市民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品格。
“電影+研學”促進文旅融合
2020年,周口首家電影博物館落戶鄲城,是豫東最大、展品最全的電影專題博物館,館藏面積1380平方米,有電影歷史館、鄲城人民影院、服裝道具館、電影《1942》、八路軍指揮部、拍攝綠棚、后期制作合成室、紅色影視教育館8個展館。博物館陳列珍貴電影藏品近千件、電影道具仿品3000多件,也是河南首家縣級電影博物館。
自開館以來,在縣文化部門的指導下,館內規劃建設了沉浸式觀影、科技休閑體驗、紅色文化教育電影科普展覽館、紅色書籍悅讀長廊等項目,突出趣味性、體驗性、互動性,充分利用電影這一特定主題和手段,積極開展紅色影視教育、互動性電影體驗式教育、電影文化科普教育、課外閱讀等活動,實現素質教育、藝術美育、創造力激活、文化娛樂享受的融合。截至目前,已開展研學活動49批次,接待中小學生5萬多人次,為中小學生提供開展研學實踐教學活動場所,拓寬了中小學生視野。
“電影+消費”激活縣域經濟
文旅融合調整了影視產業鏈,也完善了市場結構。鄲城縣以文化產業園區為平臺,打造了融觀影、展覽、閱讀服務、輕食餐飲等內容于一體的新型文化場所,成為一個以電影放映為主業,集影視教育、社科普及、圖書發行、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電影文化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園區現已入駐商家30余家,有從業人員上千人。
乘“夜經濟”不斷繁榮的東風,園區在現有商鋪的基礎上,通過吸引飲品、小吃等商販在放映場所擺攤設點,持續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激發“夜經濟”運行活力,把影視文化優勢轉化為“夜經濟”發展優勢,實現聚人氣、促消費、穩增長目標。
園區因電影而聞名,電影因園區而繁榮。園區正為推動鄲城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鄲城縣城鄉居民,打造鄲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群眾文化娛樂的重要陣地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鄲城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