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國際局勢掃描
回首上半年,世界變局加速演進的步伐似乎時刻在沖擊著世人的神經。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制造陣營對抗,烏克蘭危機呈長期化態勢。全球經濟面臨低增長考驗,國際貨幣體系“去美元化”趨勢愈加明顯。北半球廣泛出現極端高溫,警示應對氣候變化更加緊迫。同時,人工智能技術新發展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速。
中東掀起“和解潮”,發展中國家自主意識快速覺醒,在國際舞臺上更加活躍。同時,中國外交按下“加速鍵”,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美國持續推高“新冷戰”風險
當前,美國國內政治極化愈演愈烈,社會撕裂不斷加劇。美國政府企圖通過在國際上制造陣營對抗來轉嫁國內危機,持續推高世界陷入“新冷戰”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為維護霸權私利,繼續推動烏克蘭戰事延宕,強行撮合日韓關系,推進美英澳軍事合作,意圖攪亂亞歐、亞太和平穩定;在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地區,美國不斷渲染緊張氣氛,以“排他”手段破壞正常經貿合作。
美國沿著全方位打壓中國的歧路越走越遠:繼續推行對華“脫鉤斷鏈”,尤其是在科技領域對華實施“掐尖式脫鉤”,欲壓縮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發展空間;為掩飾“脫鉤”意圖,拋出所謂“去風險”話術,實質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在臺海、南海屢屢挑動對抗,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持續強化美軍在南海地區力量存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執行所長李巖指出,美國高官還提出“新華盛頓共識”,企圖從制度層面尋找遏華方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李崢注意到,美國政府在關鍵原材料、新興技術、市場、標準制定等多個領域采取遏華措施,并企圖在全球范圍協調推廣。
上半年,美國公然脅迫歐盟等盟友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美國對盟友缺乏尊重,讓國際社會更加清晰地看到,所謂“七國集團”,實為“1+6”。美國在必要時會毫不留情地“收割”盟友。
美國的種種行徑表明,這個正在衰落的超級大國依然試圖依靠自身占全球GDP20%多的經濟實力,最大化攫取一己私利,在規則標準、話語權等方面占據主導權。這種霸權邏輯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抵制。
曾長期在美政府及安全機構任職的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前會長理查德·哈斯日前指出,美國真正的危險在國內,目前世界安全面臨的最嚴重威脅是美國自己。
烏克蘭危機呈擴大化長期化態勢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俄烏之間的攻防交替展開。近日,烏克蘭軍隊開始局部反攻。俄方表示,烏克蘭武裝力量損失慘重。俄總統普京指出,烏軍的戰損情況表明,西方國家有意與俄羅斯戰斗到最后一名烏克蘭人。
沖突延宕給當地民生帶來更多災難。卡霍夫卡水電站被毀,導致140萬民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一再突破自身所做承諾,不斷提升援烏武器性能,從最初只提供頭盔、單兵反坦克導彈,到如今開始提供北約現役主戰坦克、裝甲車,再到貧鈾彈、集束彈,甚至在向烏援助F-16戰斗機問題上也出現松口跡象。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韓璐說,美國一邊向烏克蘭戰場輸送致命性武器,極力拱火澆油,一邊明里暗里阻撓勸和促談,企圖實現“一石二鳥”,即阻止歐盟實現戰略自主、持續消耗壓制俄羅斯。
俄羅斯經濟在西方制裁重壓下表現出抗壓韌性。官方數據顯示,俄目前通貨膨脹水平、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均低于西方多國,失業率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南亞、中東、歐洲等地區多國與俄貿易持續大幅增長。西方輿論承認,俄經濟“成功頂住西方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
一方面是美西方火上澆油,另一方面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拒絕選邊站隊,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多極化潮流愈發浩蕩。
世界多國面臨“低增長”挑戰
去年末今年初,多個國際機構曾預測今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和高通脹。近日,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分別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1%和2.3%,表明全球經濟過去6個月的運行可能比預期樂觀。
但低增長仍是世界多國亟待應對的嚴峻挑戰。世行認為,除個別經濟體表現亮眼外,今明兩年全球經濟預計整體增長乏力。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吉爾說,全球經濟處于“不穩定”狀態,除東亞和南亞外,多個地區經濟增長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認為,全球經濟增長正走在“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
全球經濟增長困境由多重因素疊加交織導致。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認為,從周期角度看,全球經濟正處于長周期的下行階段;從經濟秩序層面看,美國為維護霸權地位,拉幫結派制造人為對抗,攪亂全球經濟正常運行。
張運成說,世界經濟發展邏輯出現重大變化,政治、安全邏輯正迅速超越經濟、市場邏輯,經濟要素被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現象愈演愈烈,產業鏈供應鏈部分拆解重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呈現碎片化跡象。
“去美元化”趨勢更加明顯
上半年,硅谷銀行等多家美國銀行接連“爆雷”、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危機再度上演等現象引發全球關注,加劇世界對美國金融安全的擔憂和對美元的不信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立鵬等受訪專家認為,銀行倒閉進一步暴露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美國金融系統監管不善、資產負債表錯配等系統性風險,同時也體現了美元霸權對美國經濟的反噬效應。此外,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危機戲碼不斷重演,對美國政府信用和美債等美元資產價值造成持續消耗,進一步加劇世界對美元的不信任。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已經不可避免地開始”。上半年期間,中法石油巨頭完成首單天然氣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巴西宣布與中國貿易進行本幣結算,印度和馬來西亞同意以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東盟成員國同意加強本地貨幣使用,多國簽訂各類型本幣互換協議……
一系列事實表明,多國正在尋求減少美元依賴,建立高效率、低風險、不受美元左右的金融結算系統。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演進,美元之外的貨幣被越來越多使用于國際貿易和投資中。
極端天氣警示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受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北美、南亞、歐洲等多個地區頻現極端高溫天氣和嚴重洪澇災害。有國際科研機構預計,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今年出現破紀錄熱浪的可能性“至少增加100倍”。
近年間,全球變暖的跡象越發明顯。冰川消融加速,凍土范圍減少,海平面上升,多國多地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發趨強態勢……氣候變化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日益顯著,給人類衛生健康、生產生活帶來新的風險。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警示,地球正在迅速接近氣候變化臨界點,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國際社會加快氣候行動。
發達國家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應率先大幅減排,并盡快填補氣候融資每年1000億美元的承諾資金缺口。今年6月發表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發達國家應向低碳排放國家支付補償金,從而確保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目標可以實現。
剛果(布)總統薩蘇日前指出,發達國家關于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自2009年確立以來從未兌現。
多國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競賽
今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內容創作、人機交互等方面的“超能力”式表現,讓人們真切感受到“未來已來”。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將革命性改變傳媒影視、智能制造、電商電競、生物制藥等產業面貌。跨國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廣泛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可為全球經濟每年至少帶來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增長,每年貢獻的經濟規模“相當于一個英國”。
多國科技巨頭競相加大對人工智能研發投入,加速旗下產品與人工智能應用整合。谷歌發布新一代對話AI系統,微軟發布整合了ChatGPT的搜索引擎和瀏覽器,人工智能芯片領軍企業英偉達宣布推出一系列和人工智能有關的新產品和服務,覆蓋機器人設計、游戲功能、廣告服務等多個領域。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參數在10億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全國已發布約80個。從全球已發布的大模型分布來看,中國和美國大幅領先,超過全球總數的80%。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該技術對人類社會在就業、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沖擊引發更多擔憂,為人工智能發展設置“護欄”的呼聲日益廣泛。
發展中國家涌動團結自強潮流
在中東,沙特和伊朗在中國斡旋推動下恢復外交關系,阿聯酋、巴林等國同卡塔爾的關系邁向正常化,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這個長期因外部霸權干涉而陷入動蕩的地區掀起“和解潮”,求和平、謀發展、反干涉成為地區國家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南美,巴西總統盧拉疾呼:“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南美洲應再次走上團結的道路。”南美國家領導人日前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聚首,實現久違“大團圓”。與會各方就加強區域合作、加快南美一體化發表共識文件。
在亞太,《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力,將全面提升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在非洲,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談判穩步推進,有望推動非洲工業化提速。最新報告顯示,中非貿易強勁復蘇,肯尼亞野生鳀魚、馬達加斯加的精油、贊比亞的寶石、津巴布韋的木雕等越來越多的非洲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孟加拉國、埃及、尼日利亞等多國提出加入申請。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說,金磚國家捍衛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正在為建立一個更公平公正、有利于全球的國際經濟秩序提供可能性”。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接收伊朗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并批準關于簽署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義務備忘錄。上合組織的發展壯大,為動蕩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為建設更美好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中國著眼人類共同命運,始終倡導合作共贏以及和合共生,堅持以發展應對風險挑戰,踐行負責任大國擔當。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破解人類面對的共同難題指明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中國為維護全球安全指出新路徑。今年以來,從正式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到成功促成沙伊復交,再到就烏克蘭危機進行勸和促談,中國為解決全球“安全赤字”提供思想啟迪,以扎實行動為世界帶來“促和”正能量。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主席翁詩杰說,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填補全球安全架構空白,在當代全球安全治理中代表正義的力量。埃及漢學家法爾賈尼說,中國倡議和方案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指明路徑。
中國為推動世界發展注入正能量。“32項務實舉措已有一半實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近40個發展中國家正從中受益”……日前在北京發布的《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顯示,中國為推動全球發展倡議的系列務實舉措,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福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代表康博思說,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為解決全球性挑戰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帶來希望。
在全球經濟前景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今年來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世界提供更多先進技術和廣闊市場,也為世界盡快走出經濟增長低潮注入更多信心。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說:“全世界都從中國發展中受益。”
中國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新方案。今年3月,中方首提全球文明倡議,奏響人類文明對話新樂章。這一重要倡議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今年來,中方邀請中亞國家參與“文化絲路”計劃,加快互設文化中心;正式推出“美猴王系列”叢書阿拉伯語國際版,講述對口扶貧工作的熱播劇《山海情》阿拉伯語版已在蘇丹、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播出;中國與洪都拉斯建交后,中洪考古合作迎來新篇章……多國人士認為,中國提出并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將有力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韓冰 劉晨 劉海燕 李潔 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