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鄉風文明建設助力打造農業強市紀實
□記者 邱一帆 王吉城
鄉風淳,鄉村興。
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是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么樣。
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著力聚焦傳承培樹好家風,創新機制除陋習。全市總動員,村鎮齊參與,使鄉村“增顏”,讓群眾盡享環境之美、生活之美、民風之美,也為我市打造農業強市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黨建引領,榜樣傳播正能量
黨的領導是培育鄉風文明的關鍵。近年來,我市各鄉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為一面旗幟。
淮陽區白樓鎮于莊村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黨員的各項工作。黨員在農忙期間宣傳禁止秸稈焚燒的相關政策、積極參與村內事務等,都能得到相應的積分。在黨員的帶領下,群眾也主動下到坑塘撈垃圾、打掃街道衛生,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據了解,該村開展黨員積分管理,通過“一編三定”每季度進行考核,年中、年終進行評議,以積分論英雄,在公開欄里張貼光榮榜,表彰好黨員,大大增強了黨員愛黨愛國、為村謀事干事的思想意識。“自從實行了黨員積分制,黨員的學習、工作熱情高漲,促進了村委會工作有序開展,為村民解決了不少急、難、愁、盼之事,也陶冶、教育、引導了群眾。”該村村干部說。
在今年“三夏”期間,項城市孫店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了鎮村每個單位不少于10人的黨員干部志愿幫扶隊,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脫貧戶、空巢老人及缺勞力家庭搶收搶種,助力“三夏”生產。該鎮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發揮群眾身邊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傳遞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價值追求,引導村民積極投身鄉風文明建設中去。
鹿邑縣馬鋪鎮組織理論宣講志愿者深入各村,利用“小板凳”“拉家常”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致富技能等內容,為鄉風文明塑形鑄魂。據了解,該鎮已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5個。2022年,該鎮選樹了鄉級鄉村光榮榜30人、十星級文明戶128戶,用榜樣的力量引領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依托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廣場等陣地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基層文化平臺,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農民豐收節、廣場舞大賽等主題實踐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培育文明鄉風好風尚。”該鎮相關工作人員說。
內外兼修,傳承培樹好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美好的家庭,為家庭成員帶來福祉,也為社會進步凝心聚力。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只有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才能真正實現鄉風文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培養時代新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全市家庭文明建設成果,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周口市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長期廣泛開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評選和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深化“星級文明戶”認領。前不久,從各地各單位推薦上報的文明家庭候選家庭中,評選出第三屆周口市文明家庭49個,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一段時間以來,我市各鄉鎮循著原有的肌理與文化,聚焦鄉村振興的同時,也傳承著向善向美的家風民風。在扶溝縣扶亭街道何老村,何志偉一家非常有名氣: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兒子積極向上、成熟穩重;老人樂享晚年。這個家庭有退伍軍人,有母子兩代教師,更有兩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何志偉一家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穩定”的形象,感染帶動了周邊更多的人營造文明和諧的家庭氛圍,成為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2015年從市稅務局到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韓宇南,帶著父親、妻子,以村為家,一心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鄉親們的承諾,也收獲了濃濃的“親情”。前何村路寬了、燈亮了、光伏電站發電了,學校教學樓建起來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越來越精神了。今年5月,全國婦聯揭曉1000戶全國最美家庭,韓宇南家庭榜上有名。
除此之外,我市還重視典型人物對培育文明鄉風的良好作用。按照市文明委《關于印發〈關于開展“鄉村光榮榜”人物宣傳選樹活動的實施辦法〉的通知》要求,市文明辦組織開展 2022年度周口市“鄉村光榮榜”人物宣傳選樹活動,共選樹王秀梅、丁玉華等11類66人,進一步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形成引導群眾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
成風化俗,創新機制除陋習
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人情禮金“隨不起”……雖然許多農民對此表示反感,但是礙于面子,不得不從眾。近年來,我市綜合施策,革除農村婚喪嫁娶陳規,倡導文明節儉辦事,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文明辦、市民政局聯合印發《周口市推動移風易俗文明節儉辦事指導標準》。文件指出,喜宴總數上限不得超過15桌,城市每桌標準不得超過600元,農村標準不超過300元,彩禮總數上限不得超過3萬元,非親屬人情提倡不隨禮。通過有效約束,引導群眾賀喜慶祝有分寸、喪葬風俗有尺度,推動形成良好鄉風。
我市還充分利用縣級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鄉村大喇叭、文化墻、宣傳欄等直接面向農民群眾的宣傳陣地,開展文明婚戀、婚事新辦等宣傳教育,大力營造抵制高價彩禮、營造婚嫁新風的濃厚氛圍。利用元旦、春節、七夕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組織舉辦集體婚禮,鼓勵縣、鄉黨政領導參加農村集體婚禮儀式。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和農村開辦“鄉村大食堂”“百姓食堂”“村民食堂”,把遏制高價彩禮作為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切實減輕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包袱。
“樹新風,改陋習,黨的提倡人歡喜;婚喪嫁娶要簡易,勤儉持家要牢記……”淮陽區堅持多措并舉,倡樹文明新風,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在廣大農村唱響文明鄉風時代樂章。截至目前,該區467個行政村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各行政村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文化廣場為陣地,以志愿服務為主體,組織現身說法、巡回宣講、文藝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
淮陽區劉振屯鎮曹李集行政村從實際出發,結合村民思想觀念變化的趨勢,著手移風易俗治理,統一紅白事辦理標準,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專門為村民操辦紅白事,理出了新時代的鄉村治理新風尚,打造了曹李集大食堂,使村民實實在在地受了益。
“以前村里辦紅白事,千頭萬緒,忙得焦頭爛額,還會造成浪費。這幾年村上的大食堂派上了用場,大家有事兒都會提前預訂。”村民曹久峰說,前些天他剛在村里的大食堂為兒子操辦了婚禮,既省了票子,還不丟面子。據介紹,曹李集紅白理事會成立以來,先后幫助村民操辦了300余場紅白事,共為村民節省開支200多萬元。
在西華縣艾崗鄉半截樓村,紅白喜事簡辦,不搞鋪張浪費,已經成為村民的共識。“一年多來,我們村先后舉辦紅白喜事三十多場。由于移風易俗、抵制天價彩禮等活動的有效開展,全村共減免新婚彩禮、節約不必要開支400多萬元。”該村村干部說。
鄉風文明建設,久久為功。在基層黨組織的指引下,將鄉村文化底蘊和培樹良好家風結合起來,將移風易俗和新時代創新舉措結合起來,必能持續提升鄉村“顏值”和“實力”,真正做到以鄉風文明建設助力打造農業強市。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