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廣大駐村第一書記積極投身農業強市建設工作紀實
總策劃:顧玉杰 王健 記者 杜林波
核心閱讀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我市廣大駐村第一書記主動扛起政治責任,爭做傳播黨的聲音、落實重大政策的“第一責任人”,爭做帶領群眾致富、推動持續發展的“第一帶頭人”,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努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必須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
建強戰斗堡壘、解決群眾難題、發展富民產業……近年來,我市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奮躍而上、飛速奔跑,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推進農業強市的道路上干勁滿滿。
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發展合力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對于奔跑在農業強市道路上的鄉村而言,這個“火車頭”就是廣大駐村第一書記。憶往昔,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傾情投入,同貧困群眾在一起,用責任和智慧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在脫貧攻堅一線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成就。看當下,一名名駐村第一書記揮灑汗水,一個個富民產業拔節生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鹿邑縣五河管理辦公室駐范橋行政村第一書記胡瑞超,通過兩年努力,帶領范橋行政村從“軟弱渙散”的三類行政村躍升為爭創“四星”支部的一類行政村,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
點滴小事暖人心,細微之處見真情。村民張大爺因患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老伴照顧,其兒子離異,獨自帶孩子在外務工,家庭生活困難。于是,胡瑞超積極幫助張大爺辦理低保、大病二次報銷等手續,全力幫助其家庭渡過難關。
去年11月底,范橋村村民張團結種植的娃娃菜、包菜,因受疫情影響銷售困難,如不及時賣出就會凍爛在地里。這讓張團結夫婦心急如焚。了解情況后,胡瑞超第一時間向所在單位匯報,爭取領導支持,及時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并同張團結一起銷售蔬菜,解決了其夫婦二人的燃眉之急。
為提升范橋村產業發展,全力推進該村經濟基礎建設,胡瑞超帶領村民到山東壽光學習大棚蔬菜種植培育技術,引進先進蔬菜品種。目前,該村大棚蔬菜種植有精品番茄、水果黃瓜等,明顯提升了脫貧戶、監測戶及周邊26戶群眾的整體收入。
此外,胡瑞超還帶領村民整合土地流轉約1500畝,增加范橋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余元;招商引資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多元,為創建“產業興旺星”打下了良好基礎。
對接優勢資源 帶動增收致富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
秦科志是周口市住房公積金中心駐項城市丁集鎮關莊村第一書記。2020年,他接任駐村第一書記后,就一直考慮如何讓這個村盡快實現脫貧致富。
2021年夏天,一次偶然機會,秦科志接觸到了薺菜這個經濟作物。隨后,他先后到商丘虞城薺菜種植基地和駐馬店一家薺菜深加工企業參觀學習,了解到種植薺菜周期短、投資少、易管理、效益高,決定帶著村民大干一場。
然而,村民卻不敢輕易嘗試。于是,秦科志便決定自己做“吃螃蟹”的第一人,流轉6畝土地做起“薺菜試驗田”。2021年12月,秦科志的“薺菜試驗田”大豐收,畝產達2000斤,畝均收益4000余元,除去土地流轉、種子、澆水、用工等各項成本,6畝薺菜純收入近3萬元。看到秦科志種薺菜取得成功,村民便紛紛跟著他種起了薺菜。如今,關莊村共種植薺菜200多畝,并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薺菜300余畝。
種植薺菜成功后,秦科志還引進周口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的“周糯9號”新品種糯玉米,主要通過超市采購和單位消費幫扶兩個渠道進行銷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萬余元。2022年,秦科志積極與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對接,引進種植一種新型高蛋白牧草——巨菌草。經過一年多試驗種植,目前已完成三輪收割,將巨菌草做成生物發酵飼料供給豬牛羊等養殖場。據悉,投入近50萬元的生物發酵廠目前正在積極籌建中。
產業興,則鄉村興。秦科志歷經種種困難,創辦了項城市第一家農村集體所有制企業——周口小丁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注冊“小丁官”商標。秦科志還開通官方抖音賬號“駐村干部老秦”,打造了駐村第一書記電商直播間,帶領村內年輕人進行電商銷售。目前,小丁官公司已推出散養土雞蛋、農家醬豆等多款農副產品,并為十幾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秦科志兒時便有個田園夢想,他準備依托關莊村的綠色無公害養雞場、特色地鍋鵝美食、垂釣中心、瓜果采摘基地、巨菌草種植基地、瓜蔞子基地和薺菜種植基地這些特色資源,統一整合,統一規劃,全力打造關莊田園綜合體,把關莊村打造成周邊市民文旅休閑的好去處,為實現農業強市賦能。
發揮科技優勢 建設美麗鄉村
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才能干出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干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牢牢牽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發展特色種養、生態旅游、民俗文化,做大做優做強具有鄉土特色的農產品。我市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帶著一顆火熱的心,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暖心人。
省科技廳駐鄲城縣城郊鄉王樓村第一書記徐志華充分發揮近郊優勢和駐村工作隊科技幫扶優勢,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重點,以科技特派員為紐帶,實踐探索出新的產業布局。
2020年9月,徐志華依托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技術優勢,建設了高值獼猴桃科技示范園,選育出“中獼2號”等三個品種,示范園實現畝產量4000斤,畝產值3萬元。以示范園項目為引領,推動北京密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王樓村種植的200畝獼猴桃品種更新和技術升級,獼猴桃品質和效益實現雙提升。
2021年10月,徐志華依托農業龍頭企業河南三禾益民農業科技公司,在王樓村東側建設了占地500畝、共121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采取“政府+公司+行政村+農戶”模式運作,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豆角等反季節蔬菜,實現越冬生產、錯峰上市,價格優勢明顯。
此外,王樓村還建有帽業服飾、玩具加工、門窗加工、京東物流等各類小微市場主體41家,解決群眾就業500余人,極大地拓寬了群眾的就業渠道。徐志華還對占地12畝的閑置魚塘進行景觀打造,開展休閑路亞垂釣,發展休閑漁業,同時引進華中農業大學先進的“零排放池塘圈養模式”養殖技術,開展生態循環設施漁業養殖科技示范。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我市廣大駐村第一書記主動扛起政治責任,爭做傳播黨的聲音、落實重大政策的“第一責任人”,爭做帶領群眾致富、推動持續發展的“第一帶頭人”,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事實證明,只要保持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就能繪就更加壯美的農業強市畫卷。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