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許蘇培 樊宇
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0日在一場政治籌款活動中,稱經濟增長疲軟的中國是“定時炸彈”。美國國內困局難解,拜登又玩起了拿中國說事的老把戲。
上周,出于對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和財政管理能力的擔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下調了美國信用評級。《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論稱,評級下調是對美國政治領袖投出的不信任票,體現了美國政治領導力的失敗。出了問題歸咎中國,成了美政客轉移國內輿論視線最常用的“擋箭牌”。拜登政府也似乎把唱衰中國當成拯救美國經濟的政策選項。事實上,美國應更多從自身不負責任的財政貨幣政策找原因,多從“脫鉤斷鏈”的政治操弄中找根源,而不是轉嫁矛盾,自欺欺人。
實際上,美國政界與媒體唱雙簧是其操控輿論的常見套路。拜登總統“語出驚人”,而近期少數美西方媒體也開始拉高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他們拿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數據做文章,蓄意放大風險挑戰,企圖為其所謂的對華“去風險”政策尋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事實上,中國經濟恢復向好,主要宏觀指標總體改善,成績有目共睹。憑借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配套能力、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有為政府的政策調控力,中國經濟豈會因屢敗屢唱的抹黑言論而衰。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承壓前行,實現難能可貴的整體回升——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國內需求逐步恢復,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7.2%,比上年全年提高44.4個百分點。從各個主要經濟體發布的數據看,今年一季度,美國、歐元區、日本GDP同比分別增長1.8%、1%、1.9%。綜合考慮二季度的情況,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上半年的增速遙遙領先。
中國經濟不僅在量的合理增長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實現了新進展。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出塢,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發展新動能表現強勁,轉型升級態勢持續。中國經濟轉型的“合肥模式”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熱詞。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近日關注這座內陸城市里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集群,將其歸功于地方政府投資和私人企業的獨特結合。文章認為,合肥培育出高端制造、電動汽車、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等產業,依靠的是先進技術、人才引進、產業集群、資金投入等關鍵要素。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經濟學家夏華聲指出,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快速增長,在中國經濟中權重不斷增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正在正確道路上不斷前進”。
中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正吸引外資持續流入,深耕中國市場,升級在華戰略。德國大眾集團日前宣布,與小鵬汽車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共同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大眾品牌電動車型。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尤其是高端與新興制造業的增長潛能,讓西班牙機床制造商達諾巴特集團持續看好中國市場,近日在上海設立了其全球第六大體驗中心。德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對寶馬集團而言,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更是重要的創新源泉,寶馬集團已在中國建立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和數字化體系。
透視唱衰中國的論調,不難發現某些西方媒體是在用預設的導向、片面的視角和不適配的觀點來“打量”中國。不提經濟全球化逆流給各國造成普遍損失,不提中國經濟仍處于回穩復蘇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不提中國謀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懈努力,單憑單項、局部、短期的波動數據來判斷全局,只見短期波動之形,不見整體上升之勢,這種“選擇性失明”顯然有違觀察一國經濟全面、辯證、長遠的專業視角,也完全脫離了中國經濟的實際。究其根源,還是意識形態的心魔在作祟:無法坦然面對國際力量格局的深刻變化,企圖通過散布消極言論動搖對中國的信心,阻礙中國發展的腳步。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砥礪奮進中壯大。中國對風險挑戰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宏觀政策工具箱里仍有足夠的選項。中國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出臺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還在持續謀劃研究一批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儲備政策,為下半年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認為,中國近期出臺的一系列針對性政策,例如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等,有助于增強中國經濟韌性,會進一步鞏固增長勢頭。高盛集團發布報告顯示,全球對沖基金正增持中國股票。報告認為,隨著下半年經濟政策定調,中國市場已進入買入窗口期。
20多年前唱衰中國的一本西方“著名暢銷書”《中國即將崩潰》已經成了歷史笑話。亞洲時報網站副主編、克萊爾蒙特研究所研究員戴維·戈德曼認為,如今對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預言和20年前一樣,都是誤導性的。唱衰中國,只會在事實面前反復碰壁。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