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彬
我又一次去內(nèi)蒙了。和上次一樣,游走內(nèi)蒙的記憶里寫著兩個字:深刻!然而,這深刻卻因心境不同而透著無奈與暢快。
第一次是2021年10月和朋友結(jié)伴,奔著額濟納深秋迷人的胡楊去的,結(jié)果邂逅了當(dāng)?shù)匦鹿谝咔榈耐话l(fā),在賓館里苦苦淹留28天。那種眼前有景賞不得的無奈,和晝夜思鄉(xiāng)歸不得的惆悵交織著。彼時,突如其來的疫情既不解人意,也不解風(fēng)情。身似楚囚的感覺,深深地嵌進了我的記憶。這從我當(dāng)時的兩首拙作可見一斑。《問雁》:寒來風(fēng)似刀,秋盡雪如霜。曉問南飛雁,何日到吾鄉(xiāng)?這是被困20天時所記。解封之日又作了《浣溪沙·歸去來》:禁門既開即刻走,北國此行賽楚囚,自此不嘆月如鉤。不堪回首駕車去,一如快馬踏清秋,辭罷雍州向豫州。
癸卯年7月初,再游內(nèi)蒙。這次是我和妻及朋友兩口一起去的,目的是領(lǐng)略夏日草原的風(fēng)光,享受高原涼爽的夏風(fēng),當(dāng)然還有心儀的青冢和成陵。由于是自駕,游程輕松而隨意。游歷還算豐富,有遠觀亦有近賞,有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游,也有沉浸式的流連忘返。一路賞玩,一路歡笑,一路思索,一路感嘆。雖然舟車勞頓,卻也甘之如飴。
置身蒙古高原,頓覺天之高遠地之廣袤,“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的意境會隨著你的身臨其境而突然真切,仿佛觸手可及。如此廣闊的自然空間,會使人頓然覺得自身原本很渺小,從而平添對天地的敬畏之情。難怪生活在高原的人們,大都懷有自然崇拜情結(jié)呢。
在內(nèi)蒙,放眼凝望長天上變幻莫測的白云,你會一下子聯(lián)想到纖塵不染的無瑕白玉,自然會有摘一片下來的沖動;欣賞綠海一樣的草原風(fēng)光,眺望略顯蒼涼的遠山,面對茫無際涯的戈壁原野,都會感受到視覺沖擊力的震撼。在草原上漫步,腳下極具彈性,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觸覺是否真實。陣陣清風(fēng)把不知名的花香和著青草的味道塞進鼻腔,像羽毛撥動著嗅覺中樞;把自己丟進沙浪,忘情得像個孩童,全然忘卻我們是一群老人。大快朵頤地品嘗地方美食,感嘆于食材的道地及加工的考究,味覺已經(jīng)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躁動的味蕾勾引著食欲,使你胃口大開而不忍停箸。愜意寫在臉上,暢快已融化入心。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地域人文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域人文也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人類不正是大自然的兒子嗎?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懷揣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才是人間正道。
我和妻以及朋友一家,在內(nèi)蒙逗留了8天時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大自然深深地眷顧著這塊土地,賦予了蒙古高原大氣磅礴的立體色彩。大空間,大戈壁,大荒漠,大視野,大寶藏,就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在這里拐了個大大的“幾”字彎,天造了富饒而美麗的河套平原。這一切,無不彰顯著撼人心魄的大自然的力量。之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人類可以有所作為,但畢竟有限,甚至是卑微的。放眼無際的草原,仿佛自己就是腳下的一棵小草,抑或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把自己放進浩瀚無垠的沙漠,似乎自己就是眼前的一粒沙子。小草小花也好,沙子也罷,正因為大自然之手成就了它們的相聚,積細小而浩大,聚弱小而強大,從而無邊無涯蔚為壯觀,成就了內(nèi)蒙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是盡人皆知的鄉(xiāng)俗俚話?!叭耸黔h(huán)境的產(chǎn)物”,這是西方哲人羅伯特·歐文的話。馬克思又說“人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沒錯,大自然的慷慨恩賜,造就了高原人特有的性格,彪悍、豪爽、包容、熱情、沖動,同時特別大氣。高原人民的大智慧、大氣魄、大胸懷、大格局、大手筆,古往今來賡續(xù)不斷。人與自然的默契,鑄就了蒙古族文化的靈魂,書寫了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的人文史詩。
走進昭君墓園,鉤沉昭君出塞的歷史真相,不禁讓人沉思。昭君出塞其實是一段悲情的故事,但漢匈和親卻衍生了極致的人文效果。邊關(guān)無戰(zhàn)事,鳴鏑銷聲半個世紀(jì),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祥和。和親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可是誰又能理解紅顏薄命的昭君的幽怨呢?然而,這正是彼時的呼韓邪單于大智慧編導(dǎo)并主演的一幕歷史正劇。如今的民族關(guān)系已經(jīng)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翻到了新的一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們也只有在那個時代,才能成就特定的歷史價值,而名垂千古。
如果說昭君墓園留給我的是幾分景仰幾分悲嘆的話,大漠之上規(guī)模宏大的成陵帶給我的就是足夠的震撼和悲壯。
徜徉于成吉思汗陵,聽講解員帶著幾分肅然、幾分自豪、幾分虔敬,如數(shù)家珍的講解,你會深切感受到,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就是一代天驕,是大英雄大圣明,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之后,為了蒙古民族的利益和發(fā)展,數(shù)十年矢志不渝,先后三次率軍西征,開疆拓土,揮鞭波斯,飲馬黑海。這極大地滿足了馬背上民族的征服欲望,客觀上也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融。這為蒙古民族的崛起奠定了雄厚而堅實的基礎(chǔ)。
走出成陵,我的心情良久難以平靜。金碧輝煌的穹廬式奉殿,就是天花板級別的蒙古包了。莊嚴(yán)肅穆的祭壇,完全是北京天壇公園里祭壇的克隆,氣勢雄偉的牌坊,在我所見過的皇家牌坊里絕無出其右者??珩R挺刀的成吉思汗雕像高大威猛、挺拔偉岸。陵前寬闊筆直而且悠長的神道,以及與之相連的一排排一群群呈奔突狀的雕塑,仿佛金戈鐵馬戰(zhàn)車如云一往無前的歷史畫卷就在眼前;鼓角陣陣,戰(zhàn)馬嘶鳴,仿佛穿越了時空在耳邊回蕩。我的心靈顯然是被震撼了!蒙古族人知道,民族英雄的靈魂一定要安放在足夠宏大的地方。盡管只是衣冠冢,但每每都要虔誠而隆重地祭祀,長久而無盡地追念。這里已是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圣殿。其實,放在世界歷史的大格局中,成吉思汗的西征也是腥風(fēng)血雨,所到之處生靈涂炭。
于是我想,對歷史人物功過是非的評說,放到彼時彼地,用彼情去審視,才不致失之偏頗。對歷史人物的揚棄一定要堅持古為今用。毫無疑問,成吉思汗知人善用的大謀略、縱橫捭闔的大氣魄、咬定目標(biāo)的大定力,不也是新時代所需要的嗎?沉思中耳邊似乎響起了國歌的旋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與圓夢路上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甚至是暴風(fēng)驟雨作斗爭,需要全民族的浩然之氣,需要一往無前的成吉思汗般的英雄氣概。
走進烏蘭夫紀(jì)念館,你會為高原人民的大情懷大擔(dān)當(dāng)所感動。不論是北平和平解放的“綏遠模式”,抗美援朝時的踴躍參戰(zhàn)和全力支前,還是三年困難時期,無數(shù)內(nèi)蒙古額吉不顧自家困難,無怨無悔地領(lǐng)養(yǎng)3000多個來自上海的孤兒,一張張圖片講述著內(nèi)蒙古人民樸厚的擔(dān)當(dāng),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他們的身軀像連綿的陰山一樣堅實而寬厚,他們的情懷像塞上八千里遼闊的土地一樣博大而厚重。
站在高原草場,當(dāng)一排排一片片數(shù)不盡也望不到邊的風(fēng)電裝置映入眼簾,你會驚詫于天造與人為的妙然結(jié)合。順勢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仰望風(fēng)車葉片旋轉(zhuǎn),聽著葉片轉(zhuǎn)動帶起的節(jié)奏固定的風(fēng)聲,仿佛聽得見大地的呼吸,安逸閑適之感油然而生。據(jù)說這是亞洲最大的風(fēng)力發(fā)電廠。我不禁驚嘆于這片高原的活力,驚嘆于高原人民大手筆的創(chuàng)造、大氣魄的建設(shè)。
其實,內(nèi)蒙古人民的大氣魄、大手筆也淋漓盡致地書寫在城市建設(shè)的畫卷上。寬闊筆直且干凈敞亮的城市道路,比起土地金貴的中原顯然是大號的。在鄂爾多斯市府駐地康巴什新區(qū),你會頓時覺得想象力太小兒科了。大馬路,大群雕,大到望不到盡頭的街心市政公園,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遺憾的是車稀人少,雖無堵車之虞,卻有空寂之感。不過我想,假以時日這里一定會發(fā)展起來,十里繁華萬家燈火的歲月一定不會辜負這片熱土。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里的山水人文每一處都是視覺盛宴,每一處都是精神大餐。親戚一路駕車陪游,還安排我們的食宿,讓我們嘗遍了當(dāng)?shù)氐拿朗?,既飽覽了風(fēng)光,又大飽了口福。一路賞玩,一路吟哦,感念于斯,好不快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