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許灣辦事處原于莊幼兒園教室里,一些“巧媳婦”邊進行手工編織,邊交流分享技巧和經驗,她們面前的桌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古風木簪,仿佛在述說關于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
“你看看我這個對不對?”“應該這樣,你注意看我的手法……”陳金環是“巧媳婦”里的佼佼者,一根木棍、兩截絲線、幾顆小珠、三五朵花,在她的手里兩分鐘就能變成一支精美的古風木簪。“俺家是做糧食收購的,收麥忙一個月,收玉米忙兩個月,平時就是照顧老人和小孩兒。聽說村里有人教手工編織,提供材料,按件計費,我就和幾個朋友一起來學習,然后拿材料回家做,掙個零花錢。”陳金環說。
這個手工作坊為啥會落戶于莊行政村?原來,今年3月,示范區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劉萍按照組織安排到許灣辦事處于莊行政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既然來了,就要給這里帶來改變。”劉萍到于莊行政村的第一個月就對監測戶進行了入戶走訪,全面掌握了解實際情況,以便制訂個性化幫扶方案。“走訪中,我發現一些人因各種原因不能長期外出工作,就思考能不能發展‘居家經濟’。”劉萍說。
說干就干,劉萍在微信同學群里發出“求救信息”,介紹了于莊行政村部分村民遇到的困難,熱心的同學紛紛為劉萍出謀劃策。最終,劉萍聽取同學的建議,與浙江一家外貿公司達成協議,通過“村委會搭臺、企業發包、工坊承攬、居家生產”模式,發展“訂單式”手工編織產業,拓寬村民就業增收渠道。“這種手工活兒不受時間、場地限制,交貨即付款,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50到100元。目前,已有100多名婦女加入手工編織隊伍,共制作飾品10余萬支,創收約6萬元。”劉萍說。
發展產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近年來,許灣辦事處在示范區黨工委、示范區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引導村民靠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進一步強化造血功能。如今,許灣辦事處的許多婦女用“拿起針能繡花、拿起線能穿珠、拿起鉤能編織”的巧手編織著自己的“美麗事業”,走上了創業致富路。“‘巧媳婦’編織幸福夢只是我們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一個縮影。今后,我們將繼續引導廣大干群敢于主動作為、勇于實踐實干、善于創新創造,在發掘自身價值中先行先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要素、新動能,努力拓展創業就業增收新渠道,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許灣辦事處主任聶永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