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共同發力
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 郁瓊源 潘潔
中央財辦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支撐等作出全面部署。
指導意見提出,圍繞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兩個突出問題,加快補齊農村流通設施短板,強化節點、打通堵點、補上斷點。
暢通兩個“一公里”,既關系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幸福”,也關系農民增收、寄遞和購物是否方便。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處處可見變化:
——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冷鏈設施建設加快,線上線下流通更暢。
“今年7月份雨水特別多,正是水蜜桃成熟的時候,能否及時采摘配送直接關系收入,我當時挺擔心。結果快遞配送比去年更快,無錫農貿市場還開辟了場地銷售地產水果。往年坐著公交車到陽山買桃的老年人,今年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實惠桃。”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建勤家庭農場負責人孫建勤說。
“今年我還有個新發現。政府支持建冷庫,我試著用了,桃子集中上市容易滯銷,但在冷庫放幾天,然后拿出來錯峰銷售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孫建勤說。
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對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強化農村流通數字賦能等進行了全面部署。
2020年至2022年,農業農村部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80億元,支持約3.6萬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7.5萬個產地冷藏保鮮設施,今年上半年持續部署推進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美團買菜啟動“本地尖貨”計劃,強化流量扶持、批量采購、源頭直采,目前有北京龐各莊西瓜、上海南匯水蜜桃、廣州增城荔枝等300余種“本地尖貨”在線銷售,助農增收。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表示,今后將繼續推動商貿、電商、農產品流通等企業產業鏈向農業生產環節延伸,加強產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及加工、倉儲、包裝、冷鏈等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建設。持續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在110個縣開展工程建設試點。
——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逐步完善,縣域商業加快發展。
“現在鎮上市場和超市挺多,買東西方便多了。我經常網購,只是快遞寄到鎮上的站點,得自己騎電動車十幾分鐘去取,有住得遠的朋友得騎幾公里或十幾公里。”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城月鎮居民唐媚說。當她在閨蜜微信群提起收快遞,大家紛紛回應,期待每村都能有一個取貨點。
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對加快補齊縣鄉村物流設施短板、合理優化商貿流通設施布局等進行了詳細部署。
近年來,我國農村物流配送不斷提速。2022年各地建設各類縣級物流和寄遞配送中心1500個,鄉鎮快遞和郵件處理站點7600個,95%的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
“與農村群眾對高品質寄遞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深化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仍然是郵政業當前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之一。”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說。
他表示,下一步要搭建全面貫通的縣、鄉、村三級寄遞服務網絡。在村一級,主要是推動郵政快遞服務站點廣泛覆蓋,重點實施“一村一站”工程,加強縣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既鼓勵有條件的快遞企業自建到村的服務網絡,也支持因地制宜發展寄遞末端共同配送。
“我們要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爭取用3年時間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遞。”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剛說。
讓農村居民方便就近購買質量過關、價格實惠的工業產品,是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2022年全國建設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3941個。
“我國縣域商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商品種類還不夠豐富、物流配送成本偏高等,需要集中力量,推動解決。”李剛說。
近日,多部門聯合印發了《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持續推動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產品“上行”。
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發力。供銷合作社全系統農資、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等銷售實現較快增長,縣及縣以下占比超過八成,下一步將深入實施“綠色農資”升級行動,大力發展日用品連鎖經營。拼多多與郵政集團加深合作,加強農村電商和農村寄遞物流融合發展,大部分品類從支持72小時發貨升級至支持48小時內發貨,并在售后服務上對老人及偏遠地區消費者進行傾斜。
李剛表示,2023年至2025年,有關部門繼續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各地完善縣域商業網絡和物流配送體系,整合各部門優勢資源,促進村郵站、電商服務站點、農村便利店等網點設施共建共享。改造升級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鄉鎮大集和農村新型便利店,努力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與城市同樣質量的商品、享受同樣標準的服務。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