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治衛 通訊員 楊恩芳 文/圖
記者日前來到商水縣鄧城鎮后史村的蔬菜大棚,一股熱氣夾雜著泥土清香撲面而來。放眼望去,大棚內的茄子、豆角、辣椒等蔬菜壟壟相連,生機勃勃。村民們正忙著采摘蔬菜,雖然熱得汗流浹背,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兩年前,這個擁有531戶村民2865畝土地的小村,還是個沒有產業的貧困村,與現在熱鬧紅火的景象截然不同。
后史村位于鄧城鎮西南角,地理位置偏僻,加之部分群眾思想封閉,增收渠道狹窄。2021年1月,32歲的湯浩任村黨支部書記。他看著破舊的村室、入不敷出的村集體收入賬本、臟臭的坑塘,思索了很久。
“我們村土地平坦、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最適宜種植蔬菜。我們可以種植大棚蔬菜,經濟效益肯定可觀!”湯浩的一席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為了把全村人的思想統一起來,湯浩撂下筆、放下本,村里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墻根下、超市里,成了湯浩最常去做思想工作的地方。農閑時,他經常和村里曬太陽的大娘大嬸聊天,你一言,我一語,隨著氣氛的活躍,大家的思路就打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他的誠心和耐心打動了群眾,大家紛紛同意流轉土地合作入股建設蔬菜大棚。鄧城鎮寧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這樣在村民的期盼中成立了。
“剛開始我看湯書記年輕,開了兩個大商場和一個汽車4S店,想著他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想到他有魄力、有想法、有干勁,還肯吃虧,很快就和群眾打成一片。”村委會成員李燕輝說。
有困難就找黨員,黨員必須當先鋒。湯浩帶領黨員干部率先發力,外出學習種植蔬菜技術,實地考察優良品種,回來后開始建設蔬菜大棚。
目前,后史村300多畝現代化蔬菜大棚產業發展勢頭正旺,年產蔬菜300多噸,與周邊20多家商超簽訂供貨協議,為8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一箱箱蔬菜從棚室銷往全國各地,一沓沓嶄新的鈔票讓村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一年下來能賣300多萬元。”說起收成,湯浩臉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后史村的集體收入較之前翻了兩番,村民爭先恐后地加入了合作社。
“下一步,我們將采取‘企業資助、財政補貼、集體貸款、社員投入’的方式鼓勵村民種植蔬菜,擴大規模,打造產業名片。”湯浩興奮地介紹。
兩年來,村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湯浩就帶領大家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疫情期間,寧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向商水縣人民醫院、鄧城鎮政府、張莊鎮政府累計捐贈14噸蔬菜和大量防疫物資。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湯浩被評為商水縣優秀人大代表,還獲得了“商水縣優秀黨員”“周口市愛國衛生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