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縣“工業強縣 產業興縣”工作巡禮
記者 高洪馳 通訊員 董國俊 文/圖
近年來,沈丘縣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圍繞“全國電磁新材料和寬厚板生產基地”發展定位,緊抓全省鋼鐵企業重組機遇,堅持“工業強縣 產業興縣”戰略不動搖,錨定三大主導產業,大力實施“1+10+2”工程,不斷推動鋼鐵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集群集聚發展,全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全面開啟沈丘高質量跨越發展新征程。
強化平臺建設 推進集聚式發展
依托“五位一體”立體交通優勢,高標準規劃占地56平方公里的“鋼鐵新城”,沿沙潁河兩岸規劃布局鋼鐵產業園及鋼鐵產業拓展區、電磁新材料區、鋼鐵物流與精深加工區、船舶與臨港制造產業園區、北部高品質生活居住區、沙潁河生態廊道與港口作業區七大功能片區。同時,緊盯食品、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園中園”發展模式,形成“雁陣效應”,推進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園、食品產業園、港口物流園、聚酯網產業園區建設。截至目前,入駐工業企業120家,其中,“四上企業”109家、上市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小巨人”企業1家,形成了區域協調、組團聯動、集聚發展新格局。
強化創新驅動 引領高質量發展
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打出宏觀政策“組合拳”,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推動形成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構建全域科創新體系,出臺《堅持以創新驅動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創新“一企一方案”精準培育,“一對一指導”精準服務,推動中小企業向“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搭建科技創新新平臺,深化與北京郵電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鋼鐵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創新中心、電磁新材料研究中心、聚酯網產業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建成,累計建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3家、省級產業研究院2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厚植企業科創新動力,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企業診斷顧問制度,組建企業巡診服務隊,量身制訂企業智能化改造方案,累計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36個,培育智能車間(工廠)3家、智能生產線48條,居全市第一位。
強化要素保障 助力加速度發展
通過“騰籠換鳥”“筑巢引鳳”等措施,盤活閑置工業用地771畝,盤活閑置廠房10.94萬平方米,在盤活的閑置工業用地上建設標準化廠房48.71萬平方米。常態化保持500畝工業用地儲備,做到工業用地“需用即供”,確保了周鋼二期寬厚板工程、凱旺科技等重點工業企業用地需求。堅持“財政保基本 發展靠融資”理念,按照“融、建、運、管、還”要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開發區聚源投資公司實質性運轉、國投集團完成市場化轉型改制、城投公司完成AA主體信用評級,金融服務經營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開展農村閑置建設用地綜合整治,盤活農村存量集體建設用地4000余畝,可為縣財政增加收入8億多元,有效解決了推動工業發展“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用足用好市“1+21”一攬子人才政策,2022年以來,累計成功引進創新團隊6支、青年科技人才67人,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3余場次,新增企業用工6000余人,幫助企業培訓各類技術人才8316名,保障了企業用工需求。
強化制度建設 推動項目落細落實
建立“五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對重大項目,從跟蹤洽談到竣工投產,全程幫辦、一抓到底。建立“四級會辦”制度(項目服務團隊、鎮區主要負責同志、縣掛鉤領導、縣主要領導),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層會辦、層層落實,推動重大項目快落戶、快建設、快投產。每季度開展一次項目建設考評,對不符合主導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差、要素得不到保障的項目實行退出機制;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投資規模大、資源要素能夠保障的項目,因推動不力造成項目建設滯后的,對分包領導進行通報,以嚴格的工作要求倒逼工作推進,弘揚“實”的作風、提升“干”的能力、爭取“好”的成效。
目前,“鋼鐵新城”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周鋼一期、周鋼焦化等項目建成投產,周鋼專用碼頭、長安東路建成通車(航),鐵路專用線、沙河灣森林公園即將建成投用,沙潁河航道“四升三”項目、鐵路專用線二期、沈丘港二期和港口物流園將盡快開工建設,一座綠色、智慧、便利的現代化“鋼鐵新城”美麗添彩畫卷正徐徐展開。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