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國防 通訊員 王利軍
鹿邑縣谷陽街道有一位名叫楊桂蘭的老人,她今年已70歲。每天早上一起床,楊桂蘭老人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一家人的早飯,到醫院給患病的兒子李輝喂流食、按摩……
楊桂蘭老人告訴記者,1977年3月,經人介紹,她與原鹿邑縣化肥廠的工人李紹山相識。當年年底,李紹山騎著一輛自行車,頂著寒風,把她娶回了家。女兒、兒子相繼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00年11月的一天,李紹山與幾位好友閑聊時,突然感覺頭暈目眩,隨即癱臥在地。“幸虧好友及時將我送到醫院救治,我才脫離生命危險。后來,雖然病好了,但我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家庭的重擔落到了桂蘭的肩頭。”李紹山說,從那以后,楊桂蘭不僅要悉心照料年邁的公婆、3個子女,還要想方設法賺錢養家。“那時,我也沒有感覺到咋苦,只不過忙一些罷了。”楊桂蘭說。
就在孩子們慢慢長大,能夠分擔家庭重擔時,生活再次給了楊桂蘭重重一擊。2020年3月,楊桂蘭接到遠在外地的親戚打來的電話,說她的兒子李輝因急病住進了海寧市人民醫院。楊桂蘭趕到海寧市時,李輝已經轉入重癥監護室,生命垂危。李輝的主治醫生曾委婉地勸楊桂蘭放棄治療,見她不為所動,便告訴她“要做好砸鍋賣鐵的準備”。
在海寧市的4個多月,楊桂蘭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細心照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兒子李輝。為給兒子增加營養,楊桂蘭時常買一些精瘦肉、鮮牛肉,配以大米、小米、蔬菜、豆腐等熬成稀粥,喂給兒子喝;為防止兒子躺久了身上長褥瘡,楊桂蘭定期為兒子擦洗身體,定時為兒子翻身;為給兒子按摩,楊桂蘭細心觀察醫生的按摩手法,反復向醫生請教;為“喚醒”兒子,楊桂蘭時常握著兒子的手說一些暖心的話……當年7月,李輝恢復清醒,右手可抓握物品。
病情穩定后,李輝被家人接回鹿邑,一直在真源醫院接受治療。“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兒子,不會讓這個家散了。”楊桂蘭語氣堅定地說。
雖然生活艱難,但楊桂蘭一直負重前行,用愛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