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周口市突出貢獻專家、周口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劉俊英
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人才強市戰略,以崇高的事業感召人、以優惠的政策吸引人、以真摯的感情留住人,在全社會營造愛才、重才、敬才的良好氛圍。為激勵更多人學習專家人才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懷、默默耕耘的奮斗品質、矢志創新的敬業態度,周口日報社與市委人才辦特推出“智匯三川”人才風采錄,集中展示各行業領域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不斷發揮人才的帶動力、凝聚力、競爭力,讓光彩熠熠的“人才名片”在三川大地深深扎根、結出碩果。
□記者 杜林波
一個人若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并為此奮斗一生,哪怕這條路崎嶇坎坷、充滿荊棘,內心也是充實且幸福的。對于周口市突出貢獻專家、周口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劉俊英來說,醫學就是他的熱愛,就是他會窮盡一生奔赴的方向。
無悔選擇,心懷桑梓反哺家鄉
劉俊英2013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畢業后面對各高校及知名醫院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開出優渥的條件,是投身嶄新的舞臺,還是回到家鄉給父老作出貢獻?劉俊英做出了一個讓不少同仁愕然的選擇: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到養育他的老家周口,他下定決心,為家鄉的父老鄉親解除病痛,為家鄉的醫療事業添磚加瓦。
回到家鄉以來,他陸續擔任了消化內科一病區主任、醫務科副科長、科教科科長,主持開展了人工肝支持治療系統、腹水濃縮回輸系統、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內鏡下套扎和硬化劑注射治療、肝癌的射頻消融術、超聲內鏡診斷、乙肝耐藥位點檢測和丙肝基因分型等診療技術,填補了周口市的空白,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為全市消化內科學科建設和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讓周口的老百姓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家級水平診療。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當我披上白衣,就要承擔醫生的責任,樹立對患者負責的信念。”這是劉俊英一直以來的質樸情懷。
沖鋒“疫”線,關鍵時刻彰顯擔當
一名黨員,一名醫者,要有迎難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新冠疫情發生后,劉俊英臨危受命、不負重托,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他被周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抽調至周口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省級專家組,累計參與76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333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會診、確診和救治工作,為全市疫情常態化防控作出了突出貢獻。
2021年8月,他帶領周口援商丘核酸檢測隊501名隊員奔赴商丘負責城鄉一體化示范區113個核酸采集點、35萬多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經過6個晝夜奮戰,他帶領隊員們完成了418395人次的定點集中采集任務,還帶領隊員在25分鐘內兩次上演“生死急救”,其先進事跡被《周口日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和轉載。
2022年防汛救災期間,劉俊英被委任為緊急醫療救援隊隊長,奮戰在扶溝受災群眾安置點,他帶領隊員為群眾提供診療服務,圓滿完成了安置點群眾的醫療保障和救援任務。
白衣執甲,無悔選擇。一次次逆向而行,一次次火線洗禮,讓劉俊英真正認識了自己職業的價值。
初心如磐,為民服務時刻在線
情系百姓健康,濟世基層疾患。劉俊英累計外出義診107次,讓老百姓不出門享受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開展公益講座38場次,傳播健康科普知識,提升百姓健康素養。組織專家團隊歷時18個月,對全市基層醫務人員累計培訓24136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層醫務人員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和急危重疾病的早期識別和合理分診能力。無論是在臨床一線,還是在行政后勤崗位,他總是能帶頭工作,他經常獨自加班至深夜,每天早上6點就早早地到醫院查看病人。
作為河南省肝衰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口市肝臟疾病研究所和周口市消化系統疾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俊英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主持立項并開展省部級項目2項;獲得省級科技成果3項、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主編《實用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精粹》,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等;主持申報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河南省醫學重點實驗室1個。他成為享受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醫學領軍人才、河南省高層次人才。
“我不是一個人,我身后是一個團隊。”談及未來,劉俊英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們的健康事業,我將奮斗不止。”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