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疲于填表到鼠標輕點
本報訊(記者 王永劍 李艷華 王艷)“過去,群眾埋怨村干部只顧埋頭填表,腳都沒時間沾泥。現在我們省下整理資料的時間,走訪群眾的時間更多了。”12月19日,30來歲的國網周口供電公司駐商水縣固墻鎮翟樓村第一書記趙子昂笑呵呵地介紹,“我們駐村隊員自學編程建了個‘村數據庫’,全莊信息一‘屏’掌握。”
兩年前,在跟隨村干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趙子昂發現需要填寫的表格太多,有時還要對收集、錄入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耗時耗力。用翟樓村黨支部書記侯純志的話說,“這些表格都是必須填的,填完善了才能隨時掌握脫貧戶和監測戶的情況。”
建個“智慧翟樓”數據庫,助力工作!趙子昂和另一位駐村隊員張慶慶動起了腦筋。他們整合村域范圍內“人、地、房、事、物”等數據要素,結合衛星地圖,利用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等軟件做成綜合性交互軟件,初步實現數據可視化、公共服務規范化的管理效果。人口流動、低保補貼、家庭收入等信息,村干部需要哪個,鼠標一點,便可輕松調取并加以分析。不僅如此,通過不斷豐富應用場景,鄉村“智治力”也得到全面提升。
“以前有事要跑到村委會咨詢,或者打電話,有時電話里也說不清楚。現在有需求了,通過手機App發到網上,網格員會第一時間為我們服務,省時省力。”村民侯國賓說。
“建村級數據庫,還有助于‘新人’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輕松應對由于基層干部流動而出現的工作斷層難題。”村委委員苗留柱這樣評價。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僅能直觀了解村情概要,掌握家底,解決基層“大概、差不多”問題,而且能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村民翟廣順就是搭上“數字快車”,運用電商模式讓自家農產品走出村莊,走上致富路。他家每年銷售收入僅葡萄一項就有十幾萬元。
有了“智慧翟樓”,村干部騰出手來發展特色產業:新建3個太陽能發電站,靠網上賣電為村里增加收入5萬元;搭建10個蔬菜大棚,年租賃費3萬元……“對周口而言,將數字化在農村領域先行先試,并持續發力形成新的發展優勢,頗具實踐探索意義。”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字鄉村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智慧翟樓”是周口探索數字鄉村建設的一個小縮影。展望未來,周口鄉村正向外界展示發展的無限可能。①6